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沈波  卢宜芳 《情报探索》2021,(3):128-134
[目的/意义]旨在为我国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研究提供主题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对知识共创和用户参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借助Citespace V软件在知网及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从文献发文量、热点关键词统计等维度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共创的讨论,从创新社区、新产品开发和客户知识管理这三个视角对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结果/结论]提出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主题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即继续深入研究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的过程机理和探索知识共创各阶段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为虚拟学术社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测量量表设计本文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发放与收集后共获得428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结果/结论]四种类型的用户参与动机对用户三种参与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中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3.
赵旭  黄微  张晓君 《现代情报》2023,(4):125-136
[目的/意义]探究网络舆情受众参与行为规律,实现网络舆情受众参与行为精准靶向引导。[方法/过程]考虑舆情受众参与行为多层渗透及重叠的二值状态改进SIR模型,构建网络舆情受众参与行为靶向引导模型,提出了靶向引导度决策算法,展开了仿真研究。[结果/结论]初始靶向分量、舆情引导度对各层初始受众密度有一定影响,对总体初始受众比率影响不大。引导率变化对层间靶向转换有明显影响,中性层在舆情受众内驱行为中起桥梁作用。舆情受众内驱行为层面,以中性情感为舆情引导的最优靶向。  相似文献   

4.
聂鹏  赵丽 《情报探索》2023,(9):7-15
[目的/意义]对微博用户公共事件信息回避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微博用户公共事件信息回避的行为特征,对用户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内容提供商及政府部门应对公共事件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以微博平台上的公共事件信息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和情感角度分析了社交媒体用户公共事件信息回避行为的发生机制,探究了涉入度在模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结构方程进行了假设验证。[结果/结论]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公共事件信息回避的信息因素(信息质量、信息交互、信息过载)通过用户情感因素(社交媒体疲劳)来导致用户的公共事件信息回避行为,同时涉入度对部分信息因素对用户情感因素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是维护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公民参与对权力监督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应从公民参与角度进行论述,探讨公民监督公共权力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公民参与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蒋袁姗  朱水成 《情报杂志》2016,(4):60-63,79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意见表达的方式趋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公共事件的发生。网络公共事件呈现出的特征,以及网络舆论对公共权力和政府回应产生的影响,对此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方法/过程]对2005年7月至2015年6月的重大网络公共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分别探讨了时间、空间、政府部门层级、信源、主流舆论态度、群体行为、事件议题类型、网络舆论作用、政府回应类型九个维度的特征,并进行计量统计和图表展示。[结果/结论]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梳理,掌握了近十年来重大网络公共事件的分布特征,以期对影响公共权力和政府回应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阳长征 《情报杂志》2021,(1):144-149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社交网络中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影响机制,对社交网络中不同情景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情景启发视角强化正面信息的用户分享意愿。[方法/过程]以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为自变量,冲动分享意愿为因变量,认知失调与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分别通过认知失调与自我效能两个中介变量对信息冲动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阈下知觉启动对冲动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阈下情绪启动,最后为阈下语义启动;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8.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仲英 《现代情报》2009,29(12):109-120
[目的/意义]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频频产生,基于该舆情往往会爆发相关突发公共事件谣言,谣言对舆情发展影响深刻,通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协同治理机制以期提高舆情导控成效。[方法/过程] 论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突发公共事件谣言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行动者网络分析,进而确定不同阶段的强制通行点,根据转译过程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协同治理机制。[结果/结论] 论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行动者和转译要素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在潜伏爆发期的监测预警机制、变种期的分析反馈机制、消亡期的反思预防机制,3个阶段的行动者网络形成严密的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知识社区作为科技知识高密度共享和创新平台,有效促进其中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是知识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基于MOA理论框架,对知识社区用户发放问卷获取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动机、机会、能力条件影响知识社区用户参与科技创新话题的组态效应,并根据核心组态结果形成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阶段性参与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对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高社区支持—个体效能双重驱动型、高网络联结核心驱动型、高创新驱动型三类组态模式;动机、能力、机会分别影响话题获取阶段、接收阶段和参与阶段;网络联结程度对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情报是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预警问题的重要支撑,而信息空间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理论范式,旨在分析社会中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交换问题,与重大公共危机预警问题研究高度契合。因此,探讨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服务模型,有助于增强情报工作服务应急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更为研究公共危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公共危机预警情报的内涵,指出在危机预警工作中,情报是基础,研判是关键,方法是工具。其次,基于公共危机事件演变过程,运用情报生产链,构建了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模型,并着重对危机情报源、筛选原则、危机信号发现/挖掘、预警情报等级划分进行概述。最后,通过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验证和阐述所构建的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模型。[结果/结论]模型从技术、管理和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全情报感知、智库协同和匹配化情报应用的动态协作过程,进而为建立常态化危机应急预警机制与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提供了多层次的动态危机预警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为了帮助信息系统学者厘清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应用现状,填补国内在媒介丰富度理论相关文献综述上的缺失。[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归纳了当前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媒介丰富度对于表现绩效的影响、媒介丰富度对于用户信任感及诚信行为的影响、媒介丰富度理论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和媒介丰富度理论在信息/沟通技术使用研究中的应用4个方面;研究中存在"媒介丰富度理论对于社会因素、个人/技术因素的考量未完善"、"相关实证研究多使用媒介丰富度理论作为分类依据,往往忽略理论的核心观点"等问题;媒介丰富度对表现绩效影响的时序分析、多媒介嵌套的混合效应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56-167
[目的/意义]政务微博与政务新媒体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新的社会热点与学术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梳理,有利于厘清政务微博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政务微博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方法/过程]文章基于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绘制出政务微博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并结合文献的深度研读,归纳出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演化链条:"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新媒体",在时间上可划分为较清晰的3个阶段。整体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内涵的不断拓展、研究内容的逐渐丰富、研究方法的更加多元等特征与趋势。未来,就如何构建政务微博制度文化、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如何形成与发展微博矩阵或新媒体矩阵、如何搭建政务新媒体政策体系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现代情报》2017,37(9):97-102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赖胜强  张旭辉 《现代情报》2019,39(9):115-122
[目的/意义]网民对突发事件的评论和传播会造成涉事组织的网络舆情危机,影响组织的声誉和形象。而网民的情绪化传播是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缺乏对网民情绪化传播机理的研究。[方法/过程]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D&G辱华事件为对象,以网民对事件的评论内容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三级编码归纳出情绪化传播的形成要素,构建了网络舆情情绪化传播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张玉亮  杨英甲 《现代情报》2018,38(12):26-31
[目的/意义]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概念,构建实现其有效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以提升社会组织及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解决能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网上舆论氛围。[方法/过程]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角治理色定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制度设计。[结果/结论]社会组织参与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明晰社会组织的角色及功能,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是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倩 《情报探索》2021,(3):114-120
[目的/意义]旨在提升图公共书馆对新媒体的利用水平。[过程/方法]系统调研和把握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平台开通及运营现状,统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的开通率及其平均影响力,并分别从地区发展水平和账号自身情况两个方面,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新媒体开通率因公共图书馆类型而异,不同地区的开通率与人口和藏书量正相关,而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关系不大;综合信息、阅读推广和通知公告等类消息影响相对较大,且新媒体点赞量和阅读量两项指标受各个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和挖掘新媒体的价值,优化账号名称及简介资料,合理设计消息主题和风格,以提升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平台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肺炎防治的科研信息报道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极易引发网络信息泛滥和社会公众恐慌。如何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网络舆情走向成为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本文选取"双黄连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在新浪微博上分别爬取原始话题和回应话题下的发帖、转发和评论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等方法讨论科研信息报道的社会热度和公众态度,分析官方媒体和权威专家的回应对事件舆情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公众高度关注科研信息报道,并表现出较为极端的情绪;而官方媒体和专家的权威回应会影响到事件的话题热度,进而影响公众情感取向。官方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公众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官方媒体-权威专家-普通公众"三方协同的管控机制,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所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本研究对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对2014-2019年的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梳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总结] 分析发现近年的政务社交媒体研究多为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主题集中于政务社交媒体的运营管理、内容挖掘、应急管理、功能与作用。现有研究存在着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方法有待优化、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视角为政务社交媒体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