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数据论文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借鉴国际数据期刊论文出版模式,建立了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和流程,并分析了数据论文出版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发展方向。【结果】 以期刊编辑部为主体,通过与数据中心联合,探索数据论文出版的流程,实现了数据论文的出版。【结论】 数据论文出版是一种新型论文形式,是对科学数据的肯定,能有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为加强保护科技论文中的涉密信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分析在作者选题策划、作者单位审查、编辑部审稿和涉密材料销毁4个阶段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结果】为确保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作者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作者单位需划定安全保密的等级,并且编辑部需培养兼顾专业性与保密安全意识的审稿人员。审稿人员需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妥善处理出版过程中的涉密材料。【结论】随着科技论文的全面网络化,科技论文出版面临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可预防在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与情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国外代表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政策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论文出版乃至科学数据的共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差异,构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结果】从数据计划、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发布、数据共享6个阶段,展开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的具体政策内容。【结论】建议制定基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期刊政策,并健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政策中的数据质量和评议标准,加强数据期刊与数据存储库的建设与合作,同时鼓励该学科类数据期刊采用国际引用与共享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是众多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有力 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机器学习”领域为例,分别从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专利文献角度进行了 主题及主题差异性分析。【方法/过程】首先从中国知网(CNKI)获取数据。然后,借用LDA分析主题。第三,运用 KL距离分析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的相似度差异。【结论】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发现,期刊 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学位论文关注社会实践意义,专利论文则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此外,期刊论文与专利 论文最为相似,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差异最大,这为全面了解领域文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津市10所独立学院发表并收录在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而了解独立学院科研论文的产出趋势、期刊分布情况及机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独立学院的论文总产量及核心期刊产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核心期刊论文所占比例不高,论文总量及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仍与普通公立大学有较大差距,且论文集中刊载于出版周期短、稿源需求量大的期刊,发表于学科专业性强、出版周期长的期刊较少,进一步针对研究结果为独立学院的科研发展提出了建议,为二本与三本合并后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胥伟岚 《现代情报》2017,37(5):37-42
E-Science环境下,过程风险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突显。文章尝试从科研过程风险本质特征出发,论述其内容构成与形成机理,剖析当前科研过程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归因,结合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理念从科研过程、生命周期和风险管理3个层面,构建基于时间——过程——逻辑三维结构的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模型,探索风险管理的运行机理,为不同阶段科研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本文从文献发文量、关键词频次、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研究我国图书馆空间的研究热点、主题 演进情况,为今后该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图 书馆空间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方法对论文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空间 的研究热点层次较为分明,宏观主题与微观主题并存,主题演进阶段性特征明显。图书馆空间研究热点主题偏向 于具体空间类型的实践类借鉴与总结,应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我国期刊出版单位、论文作者以及数据库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增多的现象,指出处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2001年审结的自由作家诉纽约时报等出版机构案,提出期刊论文数据库建设应注意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期刊论文学术水平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科研论文学术水平的各个因素,并且借鉴国内外期刊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实用性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初步设计了包含期刊水平、论文被引情况、论文基金资助情况等因素的期刊论文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现状,提出期刊增强出版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重庆市2021年入选CSCD的期刊为数据统计源,利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期刊增强出版发展的外部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本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重庆市CSCD期刊在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刊3种传播媒介的增强出版现状。【结果】 增强出版是目前期刊正在积极尝试的重要出版形式,在微信公众平台、网页方面的增强出版效果良好;而纸质期刊单篇论文的二维码使用率低,实验数据、过程视频材料不丰富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从编辑角度来看,编辑应在出版过程中主动融入增强出版,加强与作者沟通,发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组建新媒体人才队伍,完善增强出版的二次加工。从作者角度来看,作者应主动加强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意识,提升论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提高增强素材的系统性、准确性、清晰性,有效促进知识共享,为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提供增强出版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术论文网络首发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为期刊编辑部提供参考。【方法】 在与传统出版流程对比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编辑部、作者、网络出版商和期刊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学术论文网络首发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结果】 学术论文网络首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利益之争,网络出版权及其利益的高度垄断制约着期刊的发展;期刊管理政策与网络首发的内在要求之间的不匹配;现代期刊编辑角色转型带来的编辑角色失调;首发论文的校对标准之争;网络首发论文的认证、引用、评价和撤稿问题;网络首发可能导致论文多个版本共存,容易引起阅读障碍;纸刊存在价值的争议。【结论】 要破解网络首发(网络出版)的困境,最终需要平衡网络出版商、编辑部和作者之间的利益;期刊编辑需要转变为全能编辑;建立基于单篇论文网络首发的期刊出版新模式;实行以网络首发或纸刊出版为最终出版模式的单轨制出版;国家改革网络首发模式下的期刊管理办法,重点监管网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了解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创新及改革进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出版管理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针对中国科协所属的1081种期刊出版管理改革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结果】 目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仍呈现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的现状,大多数仍为单刊编辑出版,但办刊人从观念上对出版管理改革已经逐渐接受并予以思考;期刊运作模式在革新之中,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建设方面也有所进展。【结论】 从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1/5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来看,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期刊资源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网络平台在科技期刊出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 结合《菌物学报》有计划地将稿件分类出版、征集专题文章及主动宣传出版内容等工作实践,阐述在数字出版时期网络技术和平台在各出版流程中的应用。【结果】《菌物学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期刊网络平台组织自由来稿出版专辑、利用网站和微信平台征集稿件、加强网站建设、主动推送、制作电子专辑、推动移动阅读,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结论】科技期刊编辑要抓住机遇,善于运用网络技术、重视网络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期刊主动适应数字出版潮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发展路径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27-1133
[目的]促进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发展路径。[方法]从高校学术期刊应进行合理定位、改变出版模式、开展联盟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创办英文期刊,鼓励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期刊转型,通过学者化办刊,依托数字化出版平台,采用OA出版的模式,形成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群,逐渐树立起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品牌形象。[结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充分发挥高校办刊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国内学术期刊生态布局的调整,通过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优质稿源回流,为做大做强国内学术期刊品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国内科技期刊在优先数字出版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各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期刊官网、国外数据库、国内如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调查50种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情况,分析其特点及常见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目前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正在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比例仅占18%,且绝大多数期刊选择国内外大型数据库进行优先数字出版,其中英文刊选择国外数据库,而中文刊则选择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的常见问题包括优先版本中编辑差错较多、版本更新不到位和DOI标注比例不高等。[结论]国内科技期刊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进程尚须加快,一方面须努力提高优先出版内容的编辑质量,另一方面应不断探索各期刊最适合的优先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涵盖科技期刊出版全流程的诚信制度与举措为切入点,综合评估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建设现状,了解科技期刊诚信建设中的成效与短板,推进我国科技期刊诚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方法】 设计期刊层面的出版诚信问卷,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各刊自评估与期刊整体诚信建设情况。【结果】 参与调研的科技期刊建设水平整体良好,具备基础制度与审查程序,但仍存在规定细粒度不足,举措开展与落实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其中卓越期刊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诚信体系,能够紧跟国际动态、推进新兴规范。【结论】 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建设需做系统性设计,通过填补建设空白点和新兴点,提高全流程处理透明化和有序性,确保程序上能够防范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同时,重视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能动性,发挥科技期刊的诚信教育引导作用,促进科研诚信生态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A new economic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 journal publishing in particular – is proposed that draws on club theory. The standard approach builds on market failure in the private production (by research scholars) of a public good (new scholarly knowledge). In this model, publishing is communication, as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But a club model views publishing differently: namely as group formation, where members form groups in order to confer externalities on each other, subject to congestion. A journal is a self-constituted group, endeavouring to create new knowledge. In this sense, a journal is a club. The knowledge club model of a journal seeks to balance th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a shared resource (readers, citations, referees) against 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of crowding (decreased prospect of publishing in that journal). A new economic model of a journal as a knowledge club is elaborated. We suggest some consequ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journals and financial models that might be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数据出版相关环节、利益主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给出我国数据出版发展建议。【方法】调研数据出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数据出版实例。【结果】数据出版涉及5个基本环节、3方利益主体和1个独立评价机构;存在3种数据出版形式和不同的数据引用格式。【结论】数据出版是未来科研成果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我国应从政策上将数据出版纳入科学评价体系,制定规范数据出版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必须逐步转型并联合,做好数据版权保护和数据有效保存与重复利用;期刊编辑部应发挥联系各利益主体的纽带作用,做好宣传与引导,促进高质量数据的发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发现并解决人工智能应用于中文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现实问题,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中文科技期刊出版全流程。【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文献调研、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文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界定,梳理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可能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结果】 目前存在应用场景单一、技术层次较低、缺乏面向出版单位的系统性和一体化平台、技术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等问题,其背后是出版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服务商进入壁垒较高、底层数据利用不充分、核心人才缺乏这4个方面的原因。出版单位和技术服务商应从坚持需求牵引、加强技术储备、提高数据可用性和加强技术开放、增强应用可信度、提高从业人员人工智能素养这5个方面促进人工智能在中文科技期刊中的应用。【结论】 人工智能在中文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仍不充分,应进一步加强探索与尝试,未来人工智能可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出版业发生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刊载反映科学研究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随着出版业的全球化,中国学术期刊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采用集团化发展战略,引入现代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审稿速度和效率,提高编辑效率和水平,降低出版成本,并通过网络化、电子化出版提高影响力,这样学术期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