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3.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4.
图文秀     
“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蛙高兴地叫呢?”“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刊》2024,(1):2-3
<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推荐《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万物之中皆有科学,莎士比亚的作品亦是如此。“朱庇特”本人出现在《辛白林》的结尾处,而舞台提示则要求四个鬼魂围成一圈跳舞,这是否暗指伽利略新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当哈姆莱特想象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时,他是否在暗示一个新的无限宇宙?该书作者化身为向导,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来访,给我讲了一则笑话:她去工地采访一位外国老工程师,因为是第二次见面,老远那位外国朋友就用生硬的中文给她打招呼,她灵机一动也用“生硬”的英语回应他: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8.
要加强自身宣传———新疆对外宣传中的一个问题王建勇一一位朋友对我说起这样一件事:他到乌鲁木齐机场迎接北京来的一位客人。客人在宾馆住下,眺望高楼林立的边城,脱口而出:“这是新疆吗?新疆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呀!”在新疆生活了30年的朋友不禁愕然:“那么,你心...  相似文献   

9.
筱青 《军事记者》2011,(2):64-64
亚里士多德有一次在“什么是真假朋友”的辩论会上.曾经大发雷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这话出自一位大哲学家之口,似乎有失身份。不过。我想这恐怕不是无名之火,大概是他交过不仁不义的人.或是刚被好朋友出卖了的缘故,所以才如此愤世嫉俗,说了过头的话。其实,朋友在人际关系的五伦之中。古人说:“鸟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威士忌蒸馏技术的“神奇”与“荣耀”只属于苏格兰,但是苏格兰威士忌蒸馏技术制成的威士忌属于全世界。这是何等的幸事!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酒精饮料能够像苏格兰威士忌这样,以原产地的地名命名,其紧密关系可见一斑。苏格兰威士忌的两大标志性品牌——芝华士威士忌和格兰威特威士忌——是对世界知名佳酿的品质与威望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不酗酒会死     
当年《纽约客》有个主笔叫埃德蒙·威尔逊,爱酒如命,尤其爱喝威士忌,700毫升12年陈的尊尼获加,这哥们儿每天都得整一瓶。老婆让他修割草机,他说:“找人修就是了,不过两瓶尊尼获加。”  相似文献   

14.
犹如鬼上身     
我有个朋友非常不喜欢网络歌曲,但是,听得多了,有一天,他不知不觉在嘴里哼的,居然是“擦掉一切陪你睡”。对这种现象,他称之为“鬼上身”。  相似文献   

15.
留些遗憾好     
据说,已是耄耋之年的著名诗人藏克家有不少年幼的朋友.早晨,藏老喜欢站在家门口,这些上小学的孩子们经过,总要与慈爱的“臧爷爷”亲热一番.多么生动的细节!我们由此可以窥见一位老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永远纯稚的“童心”、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不巧得很,电视片《诗人臧克家》摄制组去采访拍摄的时候,却正值暑假期间.制片人只好叹一声:“真令人遗憾!”就放弃了这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6.
群发时代     
年前,有位朋友“专程”来看我,我感动之余,分别时不顾人家“留步”的一再恳请,“长亭更短亭”,一直把他送到地铁站,还坚持要目送他上车。最后,朋友只能尴尬地说,他不坐地铁,他要去的地方就在附近……  相似文献   

17.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20.
也不可“有偿不闻”高峡一位朋友谈到:“有偿新闻”臭了,“有偿不闻”还香着呢!何谓“有偿不闻”?朋友见我一脸疑惑,便讲出一大串事例:电台一位记者,采录了一组用户反映产品质量低劣的报道。台长审听时发现,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正是电台广告大户,便以“正面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