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跨国合作在不断延展,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共同体的瑰宝文化遗产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接受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发展别具特色。从19世纪中期至今,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迁。加拿大中文教育的现状从社会、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的维度鼓舞了华人移民的文化传承,滋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疫情期间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困境与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策略为中文教育者与学习者提供了有利空间。因此,应对当前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建立加拿大中文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探索与实践,方可迎来加拿大中文教育的新机遇。加拿大不断推进的中文教育模式将促进汉语言在海外更深远的传播,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传承,为推动中文教育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教育"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印第安人是加拿大的最早居民,在加拿大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原住民和少数民族来说,教育不仅是他们进入主流社会赢得社会地位的手段,而且是传承和发展其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教育”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这一运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这一运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还探讨了这一运动产生的多重意义和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1500年前,世界各地原住民的文化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而其教育旨在传承他们的传统文化。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主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仅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而且创造了传承其本土文化的传统教育。本文在阐述北美印第安人生命哲学及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其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印第安人的传统教育是美国、加拿大乃至北美大陆教育历史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这份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五大素养中,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核心;  相似文献   

5.
认同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注重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在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探讨在学科教学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得到传承,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我们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冲击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和文化冲突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二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逐渐弱化和科学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非生活化;三是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忽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忽视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是当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全球、中国、教育是分析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语境。从中国语境来看,中国文化历经驳杂生成、一统确立、吸纳同化的强盛自主发展之后,逐步进入本能抵制、部分认同、全面接受的动摇式微时期,在新千禧的近十年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人们特别是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中国文化开始步入复兴重建时期。从中西关系这一维度来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进行宏观考察,不仅可以廓清国人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式微情状的了解,亦可增强国人对加强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元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引入传统文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塑造学生的文化情怀,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针对中国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郑雪松 《时代教育》2013,(9):155-156,302
祠堂是族人孝道的传承场、择业的教育空间、个体社会化的习得地和守法教育的场所等。虽然祠堂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其传承出现中断。然而现代诉求,使得祠堂文化的当代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及"文化生态"的剧烈变化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武术)变得面目全非,不少遗产已经消失(失传)或行将消失,使人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即使有一部分还保留着它们本来的面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或"西化",而且其必变之势也已初见端倪。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变质的前提下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重大课题。太极拳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探索一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是我们的研究目的。在这样局面下,我们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太极拳高校传承的模式:模式一,太极拳学科化、专业化传承与发展;模式二:保护与培养高校太极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主办、加拿大研究中心承办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4—25日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成员、加拿大专家、来自区外高校加拿大研究中心和自治区各高校的专家学者、我校相关部门人员和研究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汤健  毛越华 《贵州教育》2014,(18):22-27
正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训练。文化传承(transmission of cultural)实际上就是人类学家所说的濡化(enculturation),它是指文化在一个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临沂大学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教育高度融合,成为高校育人的创新举措,托起了一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书法教育不仅是对中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山阴县岱岳镇一小学本着"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教育理念,力求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打造书法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7.
刘松 《考试周刊》2013,(43):25-26
作者于2012年暑假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个半月,深感中国和加拿大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文章就不同的着眼点,分析了中加在文化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作为中国当代的中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国5000年的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是中华5000年文化的载体之一。学习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弘扬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开发几个环节最为关键。首先,没有传承,创新和开发无从谈起。文化传承,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让教育变成"化民成俗"的教化,寓教育于社会、生活中。其次,文化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最后,文化资源开发,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教育转换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