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体育教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与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理论日渐成熟的同时,学前体育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学前体育的定义、重要性、现状的初步探讨,认为要提高学前体育教育质量必须要先完善学前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命哲学的解读,辨析了体育的生命意义,并将体育教学划归于生命化教育轨迹之中,把身体教育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从而为摆脱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消融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延伸性影响,焕发体育课堂的生命活力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前体育对幼儿身体机能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弓1言科学地开展学前体育,增强幼儿体质,不仅关系到幼儿在整个学前阶段能否健康成长,也是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步骤。但是,当前人们对学前体育的认识还不够,重文化知识培养,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许多幼儿在学前阶段没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也无法充分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本文通过对系统学前体育教育及作为对照班的幼儿进行身体机能及素质测试,试图展现加强学前体育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与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更加系统。规范、科学地实施学前体育提供实验依据。2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试析体育活动与个体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活动对个体发展的促进 ,不仅是身体的 ,同时也是心理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多 ,而关于体育活动对个体差异的关系却涉及较少。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认识。一、个体差异存在的实质由于遗传的原因 ,个体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就具有显著的差别 ,这些差别 ,不仅仅造成身体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也导致了个体在活动中价值取向的差别。所以个体差异存在的实质 ,首先是自然的遗传的实质。此外 ,环境和地理条件的不同 ,也会影响到身体自然效能发展的不平衡。二、体育活动中个体差异的体现在体育活动中 ,不同个体所体现的能力具有不…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展示体育教育的生命品性,体现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并试图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成份,以期回归生命的本真.体育教育中所蕴藏的生命品性是生命教育实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6.
体育本质的揭示,对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关于体育本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界争论迭起,众说纷纭。研究认为对体育本质再认识应以遵循“个体与群体统一、系统与过程统一、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规律为前提,廓清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并探寻与揭示体育对生命、生活的意义,以“接受—创造—再接受—再创造”的体育文化生命机制为认识路径,才能实现对体育本质世界的通达。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创生并传承身体有关的文化,以反复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展现人的体能、技能和个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提升生命与生活的质量,促进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活动与事业。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8.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身体教育。忽视心理教育的现象。青少年学生时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它是个体身心发育过程中充满生机,最为宝贵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最易产生心理冲突,造成情绪障碍的年龄阶段。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完善现  相似文献   

10.
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探讨体育教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本就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阶段划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树林 《体育学刊》2008,15(5):55-57
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把终身体育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终身体育的参与特征表现为不确定性、不一致性、稳定性和参与程度的差异性.因年龄、身体形态、体能状态、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终身体育中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西方竞技体育身体暴力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西方竞技体育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3种代表性的运动形式--古希腊的搏击运动、中世纪的骑士比武和现代足球运动,分析3种竞技运动表述的身体暴力,进而对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演变特征进行探索.结果发现西方竞技体育身体暴力的发展变化是:从崇尚战争表现的身体暴力到戏剧象征的身体暴力,从个体身体暴力到群体暴力;从显性身体暴力到隐性身体暴力.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的演变体现了竞技体育文明的进程,并伴随着身体暴力的扩大化、泛化.竞技规则的建立体现了西方竞技体育文明进程对身体暴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体育之研究》不仅是青年毛泽东的运动经验之谈,还是他对体育发展的时代之思。本文从历史社会学视角,结合《体育之研究》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毛泽东后期日益成熟的思想与体育号召、当代社会情境下的体育发展,在近代与当代跨时空对话中,探讨了《体育之研究》及其时代意义,认为:毛泽东对体育本质、位置、效用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也仍具有解释力;毛泽东所倡导的德智体三育并行,不仅是对杨昌济等人德智体三育并重观的接续,而且进行了思考延伸,不但强调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身体情况灵活推行三育,而且通过德智体三育情况剖析了个体与社会在其中的关系与作用;在个体体育参与中,毛泽东不但建议个体运动法贵少且有效,而且鼓励恒、全、蛮拙运动,这对当代社会身处多种选择的个体,发展体育兴趣、提升体育参与持续性、真正在运动中获得身心均衡发展及保养生命等,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张竞生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其体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好的身体来源于优生优育,二是崇尚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精神,一切体育活动都围绕这点展开;三是信奉自然主义的体育与健康方法.挖掘几乎被社会遗忘了的张竞生的体育思想,有助于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倡导美的体育,使体育再次回归到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法的修订,离不开对体育概念的界定与说明。以过程哲学为视野,将体育概念重构为:人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身体运动过程。追寻生命价值可从追求自然生命价值和探寻超越生命价值两个过程来诠释,自然生命价值是基础,指向身体价值,超越生命价值是升华,指向求真、向善、尚美、追圣四个维度;身体运动是体育的基本手段。借体育法修订之契机,将体育概念纳入体育法总则之中,发挥其在体育法中的引领作用,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篇章以及相关条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只有借助于个体的活动才得以群体诸因素的体现。个体活动的内容按其性质可分为身体活动、心理活动。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贯穿、渗透在整个体育学活动过程的始终。人的心理活动是把身体活动转化为意识的活动,它对身体活动具有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规训的社会批判理论,探讨在学校教育中身体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在破除身体规训中的价值与意义。在学校中,学校体育是对抗身体静态的教育机制,是生命动态的补救与挽回,是身体规训的主动解蔽。学校体育是平衡身体静态的方法与途径,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还是人"动与静"和谐统一且全面发展的实施渠道与路径选择。让体育回到学校教育的学科中心,就需要彰显动态生命的鲜活魅力,需要学校体育在教育时间的嵌入和教育空间的敞开,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生命的动态挽回中,学校体育对教育异化的克服,对娱乐至死的否定,对童年消逝的赎回,是让人成为自己的教育承诺。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生命,应该是身体动与静的结合,不应该有丝毫的排斥、诋毁与否定,学校教育应该寻回生命和谐发展的动静合一,学校体育是拯救完整人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终身体育思想是在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类对高质量生命的追求而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①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的实践过程。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整个一生所进行的体育。学前体育、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体育、成人体育、老年体育等,把体育作为一个终身过程。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如:美、苏、日等国都在研究有关终身体育问题,1968年,苏:中央体育科研所所长A·V克诺柯夫提出:“从0岁到百岁锻炼身体观点”。美:布切尔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和设计》一文中提出:“未来的学校体育,课程也会增加、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  相似文献   

20.
1.生命教育内涵及其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理解为:生命教育是以体育教育为手段,在促进生命机体优化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2.体育教学的现状(1)体育教学过程内涵的偏差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单纯的技能开发,不能使人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也被忽视,人的生命智慧已经被生存技能所掩蔽,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学习课程的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都难以得到关注。(2)体育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