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  相似文献   

2.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数应用中的一道传统例题。从1995年至今,我前后执教多次,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  相似文献   

3.
《数学》第九册第70页例2:“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多数同学能正确解答:(200—160)÷160=25%。我在这题的基础上把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变换:“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题组探新运用题组,引导学生经历“尝试练习、思路点拨、揭示规律”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智能。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136页例3为例,介绍基本做法: (一)尝试练习教师出示题组:1.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相当于去年的几分之几?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  相似文献   

5.
有些同学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找不准除数,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懂这类应用题的问句的含义所造成的。例某村去年计划造林160公亩,实际造林200公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解答这类问题时,一般要从题目的问句入手,通过分析,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把已知数据代入数量关系式中,列出解题的算式。从题目的问句“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可知是在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亩数”是“原计划”造林公亩数的百分之几。列出数量关系式:增加的公亩数÷原计划的公…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136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我把这道题交给六(1)班同学做,大家很安静地审题。没有兴奋,没有疑问,下笔如出一辙:(14-12)÷12≈16.7%。条件不变,我把问题改成: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植树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交给六(2)班同学做,片刻之后,同学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知识的关键处设计题组,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为,启动学生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导学效果。一、题组探新运用题组,引导学生经历“尝试练习、思路点拨、揭示规律”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智能。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136负例3为例,介绍基本做法:(-)尝试练习。教师出示题组:互、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相当于去年的几分之几?人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2公顷,多造林的公…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目的要求: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重点难点:在理解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教学过程: 一、新课: 上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下面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题目:双林县前年造林160亩,去年造林200亩。要求同学用这两个条件进行比较,并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此唤起旧知识重现,为类比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听了一节分数应用题的新授课,教者的教法如下。 1.复习提问。问题有三:①‘。。‘导、.___1。。xl了、,sx箫、,20 x 75%表示的意义各是什么?②1。公斤比8公斤多25写,也就是8公斤比10公斤少25写,对不对?为什么?⑧152 x 175%、132x(i+75纬)表示的意义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稍作总结,然后点题:今夭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街授。教师出示例题: 一个小钢铁厂去年产钢44万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写,今年计划产钢多少万吨?,丫三然后向学生提间:①这道题属于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②它是求哪一个…  相似文献   

10.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例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图示一投影:  相似文献   

11.
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应抓住“百分数的意义”这条主线,并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把知识贯穿起来。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复习时可出现下列题目,让学生解答。青山公社去年有拖拉机120台,今年有拖拉机150台,今年拖拉机台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去年拖拉机台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去年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以  相似文献   

12.
教师出示如下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谁能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生A:用减法计算得14-12=2(公顷),说明该乡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2公顷。生B: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说明该乡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167倍。生C:我也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116.7%,说明该乡造林完成了原计划的116.7%。师:说得很好。想一想,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能够表达该乡造林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沉思一会儿后,教…  相似文献   

13.
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5天完成,由于改进技术,实际比原来提前一天完成。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这道题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把一批零件看作单位“1”,先求出原计划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实际比原计划多的工作效率除以原计划的工作效率,算式是  相似文献   

14.
一、以旧引新,设置悬念 1.准备练习: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的只数比白蝴蝶多4只。花蝴蝶有几只?(口答) 2.出示例题: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花蝴蝶有几只? 师:这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种新的应用题。同上面一道题有什么区别?有哪一个字不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知道准备题和例题的比较方法不一样。准备题是“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例题是“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教师着重指出:要学会这种应用题,必须  相似文献   

15.
例题: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 师:这是一道关于哪一类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生:这是一道讲每份数、份数和总数关系的应用题。 师:(出示空白表格并填写:每份数、份数、总数。见后,下同。)谁能把这三者说得具体些? 生:每份数指工作效率,份数指工作时间,总数指工作总量。 师:(在表中填写: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谁能把这三者说得更具体些? 生:工作效率指每月产煤吨数,工作时间指产煤月数,工作总量指产煤总吨数。 师:(在表中填写:每月产煤吨数、月数、总吨数。)请大家一起说这三者的数量关系式。 生(全体):每月产:煤吨数×月数=总吨数。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他的教法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例1:“50比0多百分之几?”教师手指例题,直接告诉学生说:“要解答这种求一个数(50)比另一个数(40)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大数减小数,把所得的差除以‘比’字后面的数;然后把所得的商改写为百分数。”随即,教师按照这种方法,顺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50-40) 40=……  相似文献   

17.
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调查表明,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往往是从学习解答应用题开始的。而对这个问题,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上找原因,而很少从教材内容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考虑。近年来,我们对应用题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 31页例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 12公顷,实际造林 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上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对下面的信息加以解释:   我市…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听了一节“按比例分配”的课。教者首先出示了例题:“把100公顷地按3:2分成2份,分别种上大豆和玉米,大豆和玉米各种多少公顷?”然后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如何解答这道题?并说出思考过程。在教者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共得出了五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即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加强创新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16页例3。教学目标:1.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意识;通过分层学习,使各类学生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用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旧知1.电教媒体显示: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的图像信息:(1)计划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