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各类求职节目相继亮相中国电视荧屏,电视求职这种新颖的求职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同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校扩招与就业竞争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有关,由于定位清晰、角色丰富、包装精致等原因使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这类节目同时也存在着求职者方向单一、远离现实生活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采取拓宽职位范围、强化现实性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宁迪?  都成 《今传媒》2011,(9):89-9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群,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手法进行客观的解读,分析该节目尚存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探求我国电视求职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求职类节目已成为研究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绕不过去的一个类型。基于此,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为例,从节目定位、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等方面,试析中国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老年节目,尤其是人物类老年节目,最初在题材连取上受其它对象性节目影乏响较大,罗以表现典型人物为呈。这一节目取向强调的是电视的宣传载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牛卫红 《报刊之友》2012,(11):76-77
相较于欧美国家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国的电视求职节目诞生的较晚,在经过一个短暂低谷后以《绝对挑战》、《职来职往》的开播实现强势回归。本文主要以《职来职往》为代表分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特点,重点探讨目前节目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隐患和危机,试图寻找建构一条电视求职类节目本土化之路,实现节目的健康持久发展,彰显节目存在的现实意义更深层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普遍充满困惑,求职类节目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求职参考的范例和平台。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对求职节目的收视期待,运用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索大学生收看节目的意图和期待,并对求职节目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帮助求职节目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求职需求,提高节目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伴随着电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近年来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力的扩大,本文对其重要组成要素——求职类节目中的主持人进行研究,主要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主持模式,现场把控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分众时代,中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着节目持久性的挑战,节目定位的准确、表达的多样性等成为了中国谈话节目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本文结合中国谈话节目现实状况,从分众化传播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艳昕 《东南传播》2012,(8):171-172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愈加明显,特别是最近电视婚介节目的热播,其娱乐化的节目形态,引起热议不断。本文试从中国电视婚介节目娱乐化倾向的现状、表现、存在问题及其如何正确引导电视婚介节目走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陆艾 《东南传播》2013,(1):83-85
近年来以其创新形式获得可观收视率,将中国电视求职节目带入新领域。节目中的"波士团"的设置,不仅仅是满足提供职位、面试选手这样的内在职能,它还发挥着节目内在结构之外的营销价值。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非你莫属》中的明星团体"波士团"为例,分析电视求职节目中"波士团"对节目本身、对嘉宾所在企业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营销传播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波士团"在节目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波士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4,(10):40-42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办以来,许多专家学就预测未来的中国电视将是谈话节目的天下。从中国电视的现实来看,从1996年至2000年四年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掀起了轮轮热潮。《实话实说》的成功,为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一时间,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抢建谈话节目。从《化视点》、《读书时间》、《精彩时分》、《朋友》、《影视同期声》到《当代工人》、《相约夕阳红》、《对话》、《面对面》《讲述》、《艺术人生》,单是中央电视台的谈话栏目就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2.
易文 《传媒观察》2005,(5):43-45
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开办于1997年,是为工人而办的一个对象性谈话节目。主要反映新时期工人风采和国企改革现状。在电视荧屏上众多的谈话节目中,《当代工人》以其鲜明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民众对财富管理有了更多元的需求,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成为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流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法,将近些年在中国较有影响力的财经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探讨未来该类节目将呈现"选题内容泛财经化、谈话嘉宾中心化、主持人专业记者化和表现形式多元化"等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韵 《新闻大学》2015,(3):44-51
在关于综艺节目引进的各种研究与讨论中,版权引进通常被理解为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不断"与国际接轨"、规范化的过程。为了避免化基于抽象法律概念对节目生产和贸易所进行的去语境的化约式理解,有必要对节目引进的历史进行梳理。电视在中国诞生之初,作为电视生产方式的节目引进就早已出现,其发展经历了引进对象从内容到模式的变化,综艺节目从形式抄袭到版权引进的转变,这一过程深嵌于中国广播电视系统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台的对象性节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广播电台播出的每一个节目,都是为听众举办的,都有自己的收听对象,所有节目都是对象性节目。狭义的对象性节目,是指那些专为某些特定对象举办的节目,如“小红帽”、“出租车之家”、“企业采风”、“农村天地”、“健康之声”等等。  相似文献   

16.
洪宜 《新闻爱好者》2010,(1):174-175
被誉为上班族“精神高地”的《上班这点事》是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推出的国内第一档轻喜剧风格、日播职场谈话类节目。该节目在2008年7月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委员会评选的全国创优栏目奖,并入围2008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在2009年年初改版为周播版新型公益求职类真人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非你莫属》为例,分别抽取其2011年、2012年共十一个月份的节目进行文本分析,展现出节目运用理想化拟态方式打造的与现实不同的求职环境。分析发现,其理想化的拟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女性求职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男性;二是节目中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高于学历要求;三是对求职过程中易产生健康歧视的刻意规避。  相似文献   

18.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9.
国外少儿电视节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儿节目,是对象性电视节目的一大类,由于这个年龄段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在各个国家,电视少儿节目都是电视台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孔晶晶  张杰 《新闻实践》2013,(11):57-59
2010年,《非你莫属》(以下简称《非》)和《职来职往》(以下简称《职》)强势来袭,电视求职节目再度火爆荧屏;到2012年,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求职节目,竞争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