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解悦 《内蒙古教育》2009,(13):32-32
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奥数班上学习盈亏和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对培养其数学兴趣和能力会有帮助吗?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在江苏省科协举办的系列高端报告会上直言: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不能真正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是展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平台。一、通过数学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代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好得多,学生通过数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奥数班上学习盈亏和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对培养其数学兴趣和能力会有帮助吗?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直言: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足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的,不能真正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工程院的王梓坤、张恭庆等6位院士在谈到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时,对新的课程标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数学课程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增加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将数学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崔俊芝院士认为,高中是人生中选择志愿、确定志向的时期,对于多数人来说,高中确定的志向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作为高中主要学习内容之一的数学,从材料的编写到讲授方法、课外活动都会对学生确定志向有一定影响。为此,崔院士建…  相似文献   

5.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著名数学家、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杨乐认为.这其中有教材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齐整。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考试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第二天,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田刚也题了四个字:玩好数学。从好玩到玩好,揭示了一个朴素而重要的道理:兴趣是  相似文献   

7.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将外界的数学材料引起的生理感觉通过整合、重组,准确地转化为心理知觉,它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张奠宙先生倡导“数学欣赏”,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笔者以为,要做到“数学欣赏”,首先要有数学常识和数学文化.经常会听到甚至看到某些数学爱好者声称解决了诸如三等分一角的世界难题,类似地,还有人解决了费马大定理(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已于上世纪末解决).这两种情况还需要区别,前者是不可能问题,进行研究纯属白费力气,后者是比较难,中科院王元院士告诫说:“非专业选手最好不要碰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敏 《考试周刊》2012,(78):68-69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问题,而在数学问题中,有许多的问题都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王有文 《广西教育》2014,(21):25-25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功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知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一、立足生活实际,整合教材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说:"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引入的,尽量从生活引入。"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27,769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Mplus 8.3软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及数学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反思性均对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对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反思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对数学学习反思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失败归因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在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有显著中介作用;数学失败归因、数学学习反思性在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为了调节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客观分析学情,鼓励学生积极归因;培养错题整理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正确建立阶段目标,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阅读似乎是数学教学研究的边缘问题。不少教师虽然认同数学阅读对于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在实践层面并未真正重视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我们结合有关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课题的研究,将阅读置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理解、分析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将阅读和自编小报、撰写数学小论文统整起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促进思维提升和数学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数学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到的一个问题,也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学生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不愿意进入数学课堂,即便进入,也是被动接受数学教育,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威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昌 《成才之路》2011,(30):18-1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知道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学生对“数学是什么”的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和解数学题的方式,教师对“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是如何习得”的认知也影响着数学的教学和数学课堂经验空间的塑造,要在学生接触的数学题中引入变化,利用改变学生的经验空间去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和问题解决。通过学生数学经验空间的拓宽,使学生有更宽广的数学观,有更具弹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维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学思维的结构、发展和训练。这是三个紧密相联的问题。讨论它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和数学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数学好课标准这一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也产生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不过,细致研读相关文献却发现,不少关于数学好课标准的探讨只是泛泛而谈,忽略了学科和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诸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科学、板书清晰、重点突出、真实有效……这些自然是好课应该具备的,但是这些标准显然没有反映数学课堂与众不同的特征.研究数学教育问题需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还得考虑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因此,对于数学好课标准的探讨应该立足于数学,尽可能地反映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是充满智慧和思辨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达成教学目标,更要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数学学习不能脱离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反思,才会有思想。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解释了数学学习,与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日前在系列高端报告会上直言: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的,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而解题技巧训练得过多,可能会扼杀数学天才。  相似文献   

20.
正专业解读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研究数学本身规律的"纯粹数学"不同,"应用数学"着眼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