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各大报刊大量增加了新闻图片的使用,并试图用有震撼力的图片来吸引受众。然而,如何更好地使用新闻图片,使它发挥较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呢?人文关怀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要让人看的,没人爱看,传播效果就等于零。有一类新闻,占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一些受众却直接翻过去、跳过去看后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心的受众静下心来去看,却会发现其中有些新闻大有价值,很值得一读,奇怪为什么第一反应会是直接翻过去呢?新闻被做得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看,也就"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4.
吴卉 《东南传播》2014,(6):124-1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环境更加自主开放,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也有了新的载体和土壤。伴随人们参与制作新闻意识逐步增强,微新闻作为一种由公众提供原创新闻资源的模式被纳入新闻的发展视域,一度成为了网络行业和人们热议追捧的对象,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微新闻和传统新闻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呢?微新闻如何形成并影响舆论?本文将对微新闻的传播特点及其舆论引导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过去两年间,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业呈几何级数式膨胀扩张,相关专业传播人才奇缺。专业新闻传播教育目前正加紧努力,以期尽快改变网络新闻专业人员培养落后于网络传播产业发展的局面。 新闻传播教育所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需求空间?网络技术加上传统的新闻专业课程是否就可以培养出合格的网络新闻传播工作者? 专业教育面对的社会需求空间 在中国网络传播的早期,互联网新闻传播工作是和网站策划、风险资金筹集、电脑技术开发、网站管理等各种相关活动混杂在一起的。然而,随着网络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广度;一个新闻学上被模糊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在研究一则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与传播时,往往关注的是新闻的“深度”,如果我们用立体的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它是否还具有广度甚至高度呢? 笔者对2002年关于刘晓庆被捕事件的报道作过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打开任何一个新闻网站的搜索栏,键入“刘晓庆”三个字,可以链接到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着重指消息)是报纸上的“大宗产品”,应该具有独特风格。有人说,新闻文体是叙述、传播事实的应用文体,应用文体是没有风格的;写新闻不必去讲究什么风格,只要文字通顺,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这看法对么? 新闻是否纯属应用文体?有待研究。就算这样吧,应用文就没有风格吗?古今有不少书信、报告之类的应用文,都因风格独特盛传于世。那末,作为传播不厌其广、影响不厌其大的新闻,怎么可以不讲究风格呢?  相似文献   

8.
疏通协商对话渠道,把报纸办得更加可读、可信、可亲,这是我们宜兴报今后进行新闻改革的重点。大众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传播,不能满足于单向传播,而要注重信息反馈,搞双向传播,既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要反映受众的意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上下沟通的作用。过去,我们宜兴报在疏通协商对话的渠道,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信、可亲上作了一些探索。那么今后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受众日益增加,因此对于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随之提高.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发展态势看,对于网络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呢?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的一年,新华日报明确地提出,把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并为此发起开展短新闻竞赛,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着。新闻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它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微观上就是要研究探索新闻的写作、编排等业务上的规律,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华日报为什么要选择短新闻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传播带来很大机遇和挑战,同时,网络传播受众多元化需求增加,对校园网络中新闻传播媒体和相关内容的传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结合发展质量,其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网络传播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结合价值,探究针对高校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已经是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仅仅依靠即时滚动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需要。动态新闻正向专栏评论方向发展。网民不但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的每条新闻的增补发言框进行评论,而且还可以通过论坛、博客、网摘等网络传播形式进行点对点的交流与评论,大家在网络上对一个人的发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等,人们希望了解更多的背景资料、新闻过程、外界评论、专家观点、相关新闻、后续报道等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解读新闻,由此,网络专题新闻应运而生。网络专题新闻由于顺应了网络新闻规律,发挥了网络传播优势,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发展迅猛.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点击热点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4.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15.
党报如何应对网络传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且正在奇迹般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经济形态,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而也迅速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党报作为特定的媒体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又如何来应对这种变化呢?或者说,在网络传播时代党报如何进行自我功能调整,以发挥更大的传播作用?一,网络信息传播的变化。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介截然不同的新特征。这方面人们提到最多的首先是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网络的海量信息储存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所…  相似文献   

16.
博览     
新闻改革如何深入?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在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会上说;对新闻传播工具的功能、作用和效应的认识和评价,在观念上要有改变。报纸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从最重要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上说的,但这并不包括报纸的全部内容、功能和作用。它应该有满足人民对传播信息、传播知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对现有的新闻传播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闻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适应新的媒体发展环境,才能更加满足大众对新闻的需求,让新闻实现有效、有质的传播。本文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下结合新闻传播的特征,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短新闻在新闻传播和新闻改革中的意义与地位。不少同志已作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可以说,几乎谁都能说出短新闻的一大堆好处。那么,为什么短新闻仍需要人们千呼万唤和孜孜以求呢?为什么新闻的“长”风仍需要下大气力去狠煞呢?看来,我们有必要作更大范围的思考——攻克短新闻还需认真清理一下新闻环境。新闻环境首先包含了社会心态。新闻传播能提高知名度,这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在这种社会心态中,有一种错觉似乎又有其合理性——文章登得越长、越大,知名度就一定越高。当然,这一切都是指表扬性的新闻报道而言。于是,“豆腐块”便被人不屑一顾,“标题新闻”之类的见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是否应读有主题? 新闻作品要不要、有没有主题? 有人认为,新闻作品是新闻事实的报道,如果提出新闻作品要有主题,会不会使新闻报道失去客观性?而有的报道,特别是那些很简单的事实的报道,很准谈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作品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笔者认为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新闻角度的立意、选材和表现角度入手,体现立意有亮点,选材有重点,表现要巧妙。立意要有亮点。新闻注重一个“新”字,这个新也要包括新闻角度的新颖。一篇新闻作品,立意角度是否新颖,是否有亮点,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所在。记者面对同一事件如果不从新颖的角度作新闻报道,肯定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读者厌烦。前不久,深圳市公布劳动力市场价格,对这件事,很多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几乎千篇一律地报道深圳市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