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普希金(1799年—1837年),在绘画方面也显示出不凡的才华。普希金留下了1500多幅绘画作品,有人物肖像,也有风景素描。他不用画笔作画,只用鹅毛笔和墨水这样的写作工具,在文字中间从容勾勒。他的画就这样在手稿、书信、笔记本和友人的纪念册中保留下来。自画像是普希金画作中的一个部分。从学校  相似文献   

2.
[课程理论依据] 本课理论依据来源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整合多种艺术形式,并以此为媒介给个案带来改变的一种疗法,绘画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艺术形式是内心体验的外化形式,这些外化形式使难以捉摸的内在体验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和触摸得到的外在形式,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表达性艺术疗法就是通过创造过程来唤醒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从而取得疗效,其魅力在于这是一种心像思考,这种心像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绘画的过程就是一种无声的、无意识的叙说,情绪通过图像的象征意义得到表达、宣泄和释放.同时,图像具体可见,绘画者可透过触摸、观看等感觉动作来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最后透过对作品的掌控与支配,找回自我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燕 《文教资料》2009,(33):69-71
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一直是热议话题,本文作者谈及的观点是最近几年逐渐积累起来的观察、实践、感受和思考之结果,通过分析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的发展历史、传统观点,结合国内外当下形势,浅议对抽象绘画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唐代名诗人,同时又是名的画家。他的画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据史书记载,当时他曾有过大量的绘画创作,并被称为南宗画派的开山之祖。王维自己有诗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六首》)足见王维对绘画的造诣是很深的。因此,王维作为一个诗人兼画家,诗与画之间就必有相通之处,亦即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  相似文献   

5.
张滔 《亚太教育》2020,(5):171-171
绘画是儿童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儿童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儿童绘画的教学效果,是当前众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影响儿童绘画教学的因素入手,对提高儿童绘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6.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绘画是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好形式;同时,也是幼儿发挥自由想象、创造的理想乐园.本文从儿童绘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画外学习、环境创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绘画中更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绘画情绪是在学习和训练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每一位成熟的画家都具有丰富的技法能力和观察感受客观事物的经验.而在积累着这两种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培养着写生和创作的情绪.绘画中的情绪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缺少性.文章阐述了情绪对绘画的重要性以及在写生中的准备、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汤巍莉 《华章》2007,(8):88
中国画已经发展出一种理性和非理性合一的绘画,现代中国画家中,有许多是维护或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不接受西方绘画影响的.他们之中又分为两支:一支以模仿、传承前人技巧、风范为基本原则;另一支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出新,但他们的革新主要限于建树自己的独特风格,或给作品注入一定的新内容,而不是动摇和改造传统模式.这也是中国画教学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1.
张俊超 《文教资料》2008,(33):80-81
宗教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尤其在古代绘画史上,宗教绘画占有重要位置.宗教不但孕育和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巨大发展,而且产生了大批著名的宗教画家,同时也给人类留下大量著名的绘画作品.宗教为绘画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同时宗教精神也为画家提供了精神滋养,宗教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画家的创作,从古至今,这种影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梁璐 《青海教育》2015,(Z1):105
电脑绘画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学习模块之一,是以儿童绘画、电脑软件操作为基础,通过主题绘画作品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创想绘画作品启迪孩子们的智慧,通过斑斓的色彩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通过绘画创作张扬孩子们的个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在电脑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想力?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创作、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幼儿绘画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历程.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体现了幼儿的情绪变化与情感倾向,展现了幼儿眼中的发现与不同,表达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现实中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解读之误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和家长的理念与理解之误,二是幼儿表达与技能的欠缺.这种解读之误,容易降低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思考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符号语言,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读懂幼儿,促进幼儿绘画的进步和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通晓音乐、绘画,才华横溢,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迷人的光彩饮誉文坛。她生性娴静、孤僻,极少与邻居人交谈,喜爱在荒原上漫游,一生虽然短暂、凄苦,却一心向往自由,在想象的诗歌王国中舒展着心灵的彩翼。自由是艾米丽.勃朗特诗歌的主题,也是开启其玄远诗歌境界之门的钥匙。其自由观念的基点在于基督教人性观,即主张从各种捆绑和束缚的毁灭性势力中求释放。其源源不绝的灵感,源于对故乡野性、粗犷的荒原的眷恋,同时,诗人通过对色彩、线条及主体凸显等绘画技法的巧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给人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营造出画意浓郁、自由无羁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康河宁静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泛舟寻梦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康河和康桥的深切眷恋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本诗中遵循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本文将取其一美即“绘画美”作具体分析,探究出其“绘画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诗借鉴绘画的表现功能,但同时又实现对绘画的超越。诗人是以超人的敏感捕捉对自然的异样感受,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瞬息万变的色彩,以音乐家的耳朵倾听自然静谧的声响,以哲人的静观体悟宇宙生命的律动,这些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诗性经验,把诗推向不可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不应过多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8.
造型艺术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视觉.观看,建立在视觉的生理基础之上,同时体现了知识、文化的影响.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个人对世界的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依据的图画体系与个性探索相互渗透,形成艺术史的丰富面貌.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中更有一些特别的视觉现象反映出艺术家观看的主观方面在绘画中的体现并对艺术史的发展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在俄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索其中隐含的深沉复杂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教诲,阐明诗人普希金超前的伦理意识,从中感悟一些人伦方面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学科中,绘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尽快调整教学手段,认识到开展绘画教学的重要性,精选绘画教学的主题,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同时还需重视线条训练,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