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从最初的合同责任发展到现今的特殊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也经历了合同责任原则、过失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了在不同社会时期法律的价值取向。我国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对生产者适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相结合的综合归责原则,笔者对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提出了承担严格责任的主体应扩大到销售者及以市场份额补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产品责任诉讼中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就产品责任诉讼中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承担的关系作出论证。认为严格责任为产品责任诉讼设置了低度证明标准,有利于消费者期望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法视角来看,世界范围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过失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到严格责任的发展历程。我国《产品质量法》按责任主体不同,对生产者适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相结合的综合归责原则。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统一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以市场份额补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4.
严格责任有利于降低社会总成本,增进社会经济效益,体现了当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促进了法的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我国产品责任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我国产品责任相关立法中,把严格责任原则明确规定为产品质量侵权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产品责任相关立法中,应把严格责任原则明确规定为产品质量侵权的归责原则.我国产品严格责任原则的完善主要应着重于抗辩事由、惩罚性赔偿机制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制度的建立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产品责任法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法律。产品责任制度经历了从合同领域到侵权领域的转变,相应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也经历了从合同责任到疏忽责任再到严格责任这一发展历程。严格责任也不尽完善,应该建立以严格责任为基础、辅之以过错推定的双层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公平责任     
公平责任指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承担的责任,表明的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正当性依据,而不是一项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可以在我国适用,但应当严格限定适用条件以避免司法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品责任法较之欧美产品责任法,在立法体例、归责原则,以及产品范围、责任主体、责任保险等制度要素上均存在差异和问题。借鉴欧美产品责任法,我国应当制定统一的产品责任法,确立严格责任原则,扩大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并推广产品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事归丽原则是民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学者几乎一致认为英美国家的民商法特别是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从来就是严格责任原则,而且大陆法国家也有朝这方面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民事立法也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从法理,国外法律的规定,相关判例,国外法学界的论述和相关立法技术的比较来看,结论则截然相反,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品责任法存在两个层次的归责原则:第一个层次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时所适用的原则,称为对外责任原则;第二个层次是在生产者和销售者内部确定产品责任的最终归属时所适用的原则,称为对内责任原则。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子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适用的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生产者与销售者不同的归责原则,即生产者的严格责任原则和销售者的过错责任原则兼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三种原则并存的一种综合责任原则.我国已加入WTO,应当顺应世界潮流,适用同世界经济接轨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同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才能更加有效地兼顾消费者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不同主张.<侵权责任法>确立的应是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该原则的适用需要正视产品侵权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过错要素,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者的过错、销售者的过错、受害人的过错以及第三人的过错等.过错因素可能对产品责任成立与承担产生影响,但仍应坚持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关于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不明确、不符合法律逻辑的情况。从销售者承担的义务、销售者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查,销售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不合理性。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才更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法主体在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造成损害时应承担国际责任的规则已成为广泛接受的法律原则,但国际损害责任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理体系,应从不当履行国际义务、严格损害赔偿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把握损害责任制度的法理基础,使国际赔偿责任真正达到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观点来看,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其归责原则的演进史。在早期社会,出于秩序需要,适用结果责任原则。随着道德伦理的崇尚,民法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但由于工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得不将过错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当今,由于人们的道德素养相对滑坡以及社会对经济效率的追求等原因,必须考虑过失相抵制度,即侵权人和受害者应当按照各自相应的过错程度、对损害造成的原因力的大小等,承担按份责任。据此,对于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供电企业应首先承担无过错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在人身损害过程中存在的过错程度,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建筑事故的归责原则是指在建筑事故中,确定责任归谁承担的标准和依据,是处理建筑事故责任归属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过程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有限政府"的能力限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约性以及教育产品属性的相对性,决定了政府教育责任的有限性。政府的教育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承担教育发展的基本责任;二是对不同性质的教育,政府承担大小不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际接轨以来,我国立法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外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但在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这一领域中,关于是否应该适用严格责任,以及是否可以用严格责任来替代无过错责任的争议日益激烈,而学者们对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态度,决定了未来侵权责任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公平责任原则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出发,肯定了公平责任原则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独立的原则。另外,基于公平责任原则较大弹性的特点,强调了司法实践中严格界定公平责任原则适用范围和适用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新鲜事物”,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导致对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所应承担的一种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存在的法律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是否违反诚实信用的主狎是认定当事人是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根本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对于完善我国民法理论和繁荣社会经济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