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而体育教育在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中有着独特作用。依托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具有充沛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应激”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篮球课是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专业重点课程之一,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篮球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最突出的是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就业需要。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毕业生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学期间缺乏教学能力培养,缺少教学实践训练;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遵守系统培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和渐进培养的原则,通过讲授法、观摩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尤其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案必须是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内容要全面,培养方式要多样,培养方法要具体,评价指标要客观。  相似文献   

3.
当代高校素质教育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课外创新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外创新科技活动现状,提出构建合理课外创新科技活动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平台,这种教育平台的建设需要从建设理念、自主流向、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等几个方面,立足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实现环境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和学习者。教师应该具有更强的教学能力 ,尤其是教学设计的能力。师范院校在培养培训小学教师时应加大综合培养的力度 ,注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实践中,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既有专业特点,又有开放教育特色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以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通过课内及课外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使这项技能发展为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强调教与学要立足于实际和实践,学用结合。高职教育在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时应充分借鉴这一思想,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层面的统一体。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身体健康发展是"首要前提";品行优良和实践能力强是"核心内容";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统一是"关键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是:教育要呵护学生的身体和关爱生命;教育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和实践能力;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院校只有创新,才能办出特色,保证质量,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要确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把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在内容上、管理上创新,而且要在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上创新,这同样是反映人才教育体系创新成果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0.
学生即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体性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性。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生动活泼,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2l世纪教育的主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能力,以促使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也需要和谐。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这就说明,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实施新课程,倡导新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师生关系平等.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每个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义.而培养教师具有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样美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青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运用教学经验及查阅有关资料,认为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创新精神的教育过程,还是特殊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过程,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形式。社会实践在德育教育中地位极为突出 ,作用尤为重要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是学校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针 ,把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教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其进行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活动为基本思路。在此,本文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来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阐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认证对推进我国本科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参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进行全面梳理,建立起适应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并从"需方"与"供方"的差异性入手,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创新型工程类人才的教育培养持续改进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博雅教育及其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19.
加强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医事法律素质教育要坚持与医学专业教育、医德教育、普通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医事法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医事法律知识、医事法律意识、医事法律思维和医事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令人堪忧,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实践能力欠缺。从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医事法律素质培养的系统,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四结合”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现状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发展研究,以寻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对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转变专业发展理念和专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互协同、渗透与融合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保障措施方面对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