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以下简称何文)一文后,深有感触。确实如何文所述,语文教学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把话说完整”,不仅无益于学生语言的表达,反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话说完整”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常用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能力作为目标。 一、什么是“把话说完整” 什么是“把话说完整”?“完整”一词在最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应有的部分都具有;没有损坏或残缺”。由此…  相似文献   

2.
“孩子,请把话说完整。”课堂上,我的确常常对孩子们这样说。所以看到了何黄海老师写的《质疑“把话说完整”》,我为之一震。回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想,只是在个别语言环境中,可以不说完整话;着眼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们说完整话,毋庸质疑。一、要全面认识儿童语言表达的广泛含义何老师认为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绝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短语,并以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的两个例子加以证明。不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短语,但是在提问时呢?在说明时呢?在叙述时呢?我们可以大量地使用短语吗?很明显,何老师把语言表达的含义定在了…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刊登了何黄海老师的文章《质疑“把话说完整”》。何老师针对教学中一句司空见惯的评价语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强调“把话说完整”会产生三大问题:与日常语言表达的习惯不符合;与思维情感活动基本规律冲突;与真实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矛盾。读罢,发现何老师提出这个议题时,似乎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的“语言”认识不够充分,只停留在“会话语言”上,忽视了“独白语言”层面上的思考,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不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刊登了何黄海老师的文章《质疑“把话说完整”》。何老师针对教学中一句司空见惯的评价语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强调“把话说完整”会产生三大问题:与日常语言表达的习惯不符合;与思维情感活动基本规律冲突;与真实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矛盾。  相似文献   

5.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6.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一、制订一系列完整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初一上期积累成语,下期积累歇后语;初二上期积累广告词,下期积…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例如,老师问:“这一课我们学了几个生字?”学生答:“十一个。”老师便说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重新找人回答,直到答出“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十一个生字”,才算符合要求。这个要求有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质疑“把话说完整”》的文章,对文中所持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把话说完整”正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何言“与日常表达习惯不符”?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这当中自然包括语言习惯的养成。所谓语言习惯主要是指如下几个方面:说话有礼貌的习惯(让人爱听)、说话声音响亮的习惯(让人听清楚)、说话完整的习惯(让人听明白)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上述语言习惯尤其是把话说完整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过程。小学生在日常说…  相似文献   

9.
“把话说完整”,这是一句教师常说的课堂用语,尤其在低段年级,教师更是把“话”说完整与否作为评价学生语言表达优劣的重要标准。诚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不懈目标,课堂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能力。然而,我们在把握这一教育方向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与之相辅相成的重要事实:既然语意完整的长句和句子成分不全的短语同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那么,运用短语和运用长句的能力自然同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课堂教学不分语言背景地强调“把话说完整”并不利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第一,…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在考核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题型 :题型之一1 写出类似于下面词语的词 :蝶飞蜂舞()()()静如湖水()()()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叶子()的歌声()()3 填完整成语 :()名其妙全神()注胆大()()其事千()万()()虎()牛4 本学期你读了哪些课外书籍?请把书名写下来。选择其中的一本 ,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理念指导】知识的获得靠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 ,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 ,如识字和写字 ,掌…  相似文献   

11.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听我学英语     
学习英语其实并不难,但一定要多读多写,平时多注意积累。“多读”是指上课要大胆地读,认真地学,不会读的地方要用不同的线画出,下课再请教老师。回家要多听磁带,模仿磁带中的语调。“多写”指的是把记不住的单词多写几遍,欲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除了写单词外,还可以尝试着写一写英语日记和英语作文。一开始,可以写几句话,慢慢地熟能生巧就可以写完整的作文了。“多注意积累”是指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阅读些英语课外读物,比如:《英语大王》《英语周报》等。一边看一边摘抄报刊中的好词好句。  相似文献   

13.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王贺玲老师在《小学语文的语言训练及其改革》一文中提出:“学习语言要体现模仿———变化———创造的过程。”“这个步骤是小学阶段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应当引起重视。”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促使课文丰富多彩的词句融入学生的语汇、阅读中,我们应从情节分析中跳出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研究课文活生生的语言上来。笔者以《海底世界》为例,谈谈自身的粗浅认识。一、模仿这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骤,也是语言的吸收过程。积累词语、学习句式、模拟章法以及触及的语言材料,都在语言学习的模仿之列。1.积累词语。请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蒋岭 《辽宁教育》2004,(1):86-86
人教社王贺玲老师在《小学语文的语言训练及其改革》一文中提出:“学习语言要体现模仿——变化——创造的过程。~这个步骤是小学阶段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应当引起重视。”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促使课文丰富多彩的词句融人学生的语汇、阅读中,我们应从情节分析中跳出来,把注意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以语言积累代替语文积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8.
听完何金钟老师执教的《大江保卫战》,脑海里立刻显现出一个词语:从容不迫。面对“挑剔”的《教师之友》编辑、“教育在线”网友,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何老师的课依然上得如此从容。这从容来自平时的千锤百炼,这从容来自自身的丰厚底蕴。何老师的课是在上午第三节上的,深谙学生心理的何老师,面对已经上完两节公开课的学生,来了三道智力小游戏。在会心的微笑中,学生的疲劳和紧张立刻烟消云散。何老师的课是在与学生的“商量”中开始的:他与学生商量怎么上这一课;他与学生商量读几遍书;他与学生商量要不要当堂完成书面作业。一旦商最决定,何老师便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示“友情提示”,何老师却坐在一边静静地欣赏学生读书,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片活跃的沉静。何老师这节课是一节简约的语文课。没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刚刚涉足习作的小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无米下锅”和“茶壶里煮饺子”。教师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内化,又怎样恰当表达,确实是启蒙作文的重要任务。一、多种渠道的有效积累语言积累主要靠平时,积累的过程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我们首先要让小学生懂得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懂得积累要打“持久战”。1!阅读教学中的积累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性,引导学生从少到多,从吸收到消化。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通过范文的学习,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句,提醒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运用,当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语言积累极其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既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语文教材都有安排背诵课文(精彩片断)的训练。然而,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大量的背诵都有安排任务,却没有在课堂上予以必要的方法指导,以为背诵就是靠反复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