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Pb(Zr0.52 Ti0.48)O3(PZT)压电陶瓷的性能,通过改进传统固相法,研究CeO2不同掺杂量对P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阻抗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的PZT压电陶瓷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相逐渐从四方相向三方相转变,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先增加后减少。当CeO2掺杂质量分数为0.6%时,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为934;掺杂质量分数为0.8%时,介电损耗最小,为1.3%。这表明了CeO2掺杂既可以是“软性”掺杂,又可以是“硬性”掺杂。  相似文献   

2.
近日张德新教授所撰《纳米CeO2 基电解质薄膜的阻抗谱研究》一文,在《PhysicaB ,physicsofcondensedmatter》(《物理B ,凝聚态物理》) 2 0 0 4年第344卷上发表。该杂志为国际SCI检索系统选用的科技源期刊。该论文测量了采用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备的纳米CeO2 基电解质薄膜在不同条件的阻抗谱,并根据纳米CeO2 基电解质薄膜的内部模拟等效电路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及不同测试温度对阻抗谱的影响。发现在忽略晶粒表面电容Cg 时,纳米CeO2 基电解质薄膜在70 0℃热处理温度下,不同掺杂浓度对纳米CeO2 基电解质薄膜的阻抗谱的形状影响较小,对阻抗…  相似文献   

3.
浅谈PTC元件     
电子敏感和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兴边缘科学技术。电子敏感元件就是这种技术的具体运用,它能将光、热、力、磁、超声、气氛、射线等物理、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是一种新型的功能转换元件。 PTC元件就是对热敏感的电子元件,一种特殊的热敏电阻。它的基片是钛酸钡(BaTio_2)与微量的镧族元素烧结而成的陶瓷半导体,随着掺入钛酸钡中微量元素品种和含量不同,其电阻率也就不同。其结构如图a。  相似文献   

4.
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差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过程中严重的电压衰减制约其商业化应用.通过少量镧对Li_(1.2)Mn_(0.75)Ni_(0.25)O_2正极材料进行了掺杂改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少量的镧掺杂Li_(1.2)[Mn_(0.75)Ni_(0.25)]_(0.99)La_(0.01)O_2材料具体优秀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为5 C时,Li_(1.2)[Mn_(0.75)Ni_(0.25)]_(0.99)La_(0.01)O_2电极仍然可提供185.5 mAh g(-1)放电比容量.在0.5 C倍率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6.5%.此外,循环过程中电压衰减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与镧掺杂后减少的晶格氧释放和扩大的锂层间距密切相关.因此,镧掺杂改性是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3+掺杂量(x=0.01%~3%)的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和La3+掺杂量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催化剂用量和La3+掺杂量的不同而不同,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La3+掺杂量为0.5%时,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1.×10-2mg(L·min)-1,反应120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5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几年来钛酸钡(BaTiO3)的高温、高压、尺寸效应以及掺杂体系的Raman光谱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章对铁电相变的有序-无序相变的理论模型给与肯定。认为尽管引起钛酸钡铁电相变的机制各不相同,但均与应力有关,应力的作用致使有序度降低,从而导致软模解冻,发生铁电相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Er3+/Yb3+共掺锆钛酸铅镧(PLZT)电光陶瓷在不同波长泵浦下的1550nm荧光特性.通过求解速率方程,分析了荧光强度随泵浦强度和Er3+掺杂浓度的变化关系,为稀土掺杂PLZT电光陶瓷在激光放大器件、多功能器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钛酸钡作为典型的铁电材料,在光催化剂降解水中有害物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以镍掺杂钛酸钡为研究体系,探究镍掺杂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氯化钡为钡源,钡镍比7∶3、加入12 mL NaOH和4 mL乙醇,反应24 h为最优条件,其光催化降解率为88.84%。并通过XRD、固体荧光、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分析镍掺杂钛酸钡光催化性能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Bi5TiNbWO15共生铁电陶瓷的介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HP4192A低频阻抗分析仪研究了BisTiNbWO15共生铁电陶瓷的介电特性.从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谱上(5kHz≤f≤500kHz)观察到,600℃附近的相变峰具有明显的弥散特性,运用修正后的Curie-Weiss定律对该相变峰进行拟合,得到弥散因子γ接近于2,表明弥散程度很高.在200-400.C之间,介电损耗谱出现一个明显的弛豫型过程,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到弛豫激活能为0.76eV,弛豫时间为5.80x1-13s,通过氧气氛处理和A位Nd掺杂证实了该弛豫行为与氧空位有关.氧气氛烧结和Nd掺杂能有效减少氧空位的浓度,随着氧空位浓度的减少,弛豫激活能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铜和氮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基础上,利用XRD和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掺杂效果、光催化活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了铜和氮的纳米TiO2结构为锐钛矿晶型,其吸收阈值达到590nm,可见光吸收率比未掺杂的纳米TiO2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催化降解二甲酚橙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Ce0.8Sm0.2O1.9-δ-La0.9Sr0.1Ga0.8Mg0.2O3-δ(SDC-LSGM)复合电解质.采取共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百分比的复合粉体以提高这2种粉体的混和均匀度.通过XRD和SEM分析了复合电解质的物相和结构,并且采用直流四端子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分析了复合电解质的氧离子电导率.SDC与LSGM的最佳混合质量比为8∶2,其电导率在800℃时为0.113S/cm,而电导活化能仅为0.620eV.交流阻抗谱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晶界电阻是复合电解质氧离子传输的主要障碍,在SDC中掺入一定量的LSGM不仅可以减少电解质的电子传导,还能改善电解质中晶粒与晶界微观结构,有助于氧离子传导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表面活性剂与矿物材料物理发泡相结合制备动物蛋白发泡剂,并采用泡浆分开混合法制备泡沫混凝土,考察了发泡剂掺入量对泡沫混凝土干容重、抗压强度、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掺入量为1150 mL时,泡沫混凝土的干容重为700 kg·m-3;抗压强度为4 MPa,吸水率为23%,泡沫混凝土的干容重相当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1/2-1/10。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Ba0.67Sr0.33Ti O3陶瓷介电性能、降低成本,采用低熔点化合物掺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Ca、Bi掺杂对Ba0.67Sr0.33Ti O3陶瓷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a、Bi掺杂使Ba0.67Sr0.33Ti O3陶瓷烧结温度显著降为1 100℃,且有效抑制了晶粒的生长。Ca、Bi掺杂明显改善了Ba0.67Sr0.33Ti O3陶瓷温度稳定性,当超出一定固溶限度(x6%)时,介电常数温度稳定的范围已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电子级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硝酸钡为原料,氨水、二氧化碳为沉淀剂,在悬浊液体系中可以合成出PTCR热敏陶瓷用钛酸钡。制得的钛酸钡粉体为四方型;纯度≥99.5%;钛钡比=0.996;有害杂质含量小于100ppm。  相似文献   

15.
在镧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La-PB)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汞膜,制备了一种新型化学修饰复合汞膜电极La-PB/MFE/GC;研究了修饰层厚度、镀汞方式和汞膜成长过程对复合汞膜形成的影响;并以Pb2+为探针离子,对镧、钴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复合汞膜电极和常规玻碳汞膜电极的汞膜稳定性和金属离子的溶出伏安行为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应用该电极结合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实际水样中微量Pb2+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b2+在该复合汞膜电极上的阳极溶出氧化峰电流在4.82×10-9~4.82×10-7mol/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n=13),检出限为9.06×10-10mol/L,RSD值为2.6%,加标回收率为97%~102%.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钛酸钡纳米晶的Sol-gel法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立方相钙钛酸钡纳米晶,用TG-DTA对凝胶进行热分析,用XRD,TEM,DSC及Raman研究了样品的晶粒大小及结构。结果显示:钙钛矿钛酸钡晶化温度为750℃,平均粒径21nm,形状近似球型,Raman光谱中软模E(TO2+LO)对应的拉曼峰消失,在室温下以立方相为主要存在相,结构相变具有有序--无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氧化硅KIT-6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高表面积的介孔二氧化锰,并通过镧元素的掺杂作用对二氧化锰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比表面仪(BET)对样品进行了微观表征,并利用自制三电极体系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当镧掺杂10%时,掺La的二氧化锰样品放电性能最佳,比电容高达153.87 F/g,其比表面积可达148.321 m2/g,平均孔径为3.545 nm,电化学性能良好。结果表明具有介孔结构掺一定比例镧的二氧化锰有效地改善了二氧化锰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新型的有机硅基离子塑晶材料[DTMA][TFSI],测试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其掺杂改性并作为固态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创新点:1.合成新型的有机硅基离子型塑晶材料;2.将三元复合塑晶材料作为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用于锂离子电池。方法:1.通过热性能分析,得到材料的塑晶温度区间和融化熵值(图1和表1);2.通过电导率测试,确定塑晶掺杂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图2);3.通过对扣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以及阻抗的测试(图4~7),得到塑晶复合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池循环的稳定性和可逆性。结论:1.合成新型有机硅基离子塑晶材料[DTMA][TFSI],塑晶温度区间为–26°C到54°C;2.在纯塑晶IPC中添加10% LiODFB和10%PC,得到复合物的电导率为1×10~(-4) S/cm,提高塑晶作为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应用的可行性;3.将复合物用于LiFePO_4/Li半电池测试,在C/20倍率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44 mA·h/g,库伦效率为99%。在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4.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有机硅基离子塑晶的复合物可作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以及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硫和锂-空电池。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设计了基于1-乙基-3-甲基咪唑胸腺嘧啶盐([Emim][Thy])的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溶解腺嘌呤教学实验。将[Emim][Thy]分别与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EG)混合获得两类溶剂体系[Emim][Thy]-DMSO和[Emim][Thy]-EG用于溶解腺嘌呤。在25℃时,测定了[Emim][Thy]-DMSO和[Emim][Thy]-EG对腺嘌呤的溶解量,并研究了溶剂中[Emim][Thy]含量对溶解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溶解机理。结果显示,[Emim][Thy]-DMSO对腺嘌呤的溶解量远高于[Emim][Thy]-EG,溶解度随着溶剂中[Emim][Thy]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Emim][Thy]-DMSO中的阴离子[Thy]─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从而使[Emim][Thy]-DMSO对腺嘌呤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Emim][Thy]-EG体系的EG与[Thy]─具有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使[Thy]─不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使得腺嘌呤在[Emim][Thy]-EG中的溶解度较小。此外,还研究了[Emim][Thy]-DMSO体系中[Thy]─与腺...  相似文献   

20.
时稀土氧化物CeO2掺杂的BaTiO3系统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TiO3陶瓷中掺杂CeO2会产生细晶效应、介电常数增大以及介电损耗减小等现象.由X射线衍射仪(XRD)计算可知,c轴变长,a轴变短,增强Ti4+自发极化强度,因而介电常数有所提高.由于Ce4+离子进行A位取代,Ce4+离子半径(0.103 nm)小于Ba2+离子半径(0.135 nm),导致晶格常数有所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掺杂CeO2的摩尔分数为0.5%的BaTiO3陶瓷在1 240℃下烧成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室温介电常数ε25℃a≈3 160,介电损耗≈0.9%,-55℃到125℃范围内最大电容量变化率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