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虚无”和“荒谬”又体现人了生存的希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带着病痛活下去,”从而穷尽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党郑重地强调社会和谐,并把和谐社会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继承,而且为也为包括儒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试”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学生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天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沉  相似文献   

4.
"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思想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其人生哲学中"仁"、"道"思想不但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他所倡导的积极入世而又超凡脱俗的思想,使人的内心有所归依,至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常事故损失特约险”俗称“酒后驾车险”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能保障无辜受害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酒后驾车责任保险”不适宜以商业方式运营,而且这一保险产品本身在设计思路上也存在漏洞。应当将“酒后驾车责任保险”纳入强制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由保险公司经营,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此险种不设立免赔率,并赋予保险公司对肇事者的追偿权。此外,从保护第三者权益的中心思想出发,应赋予受害者对保险公司的直接给付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中外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透视曾艳兵女人本应该说女人话,然而,几千年来女人说的却是男人话,而且对此还毫无觉察。为什么?因为女人话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时下女权主义者的重大发现。所有的“话”都是男人创造的,在所谓的“现实”、“历史”、“文化”、“自我”、“权威”...  相似文献   

7.
简论"和合"的中国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国武术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和合的精神。和合理念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当代和谐与武术中强调的“天人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索武术中的和合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种种“失和”现象,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10.
我 觉得议论文有两点在作文教学中应受到特别的强调 ,一是议论文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而且 ,这种理解、分析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途径和唯一动机 ;二是作者企图通过这种文章去完成对读者的教育。它的“宗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 ,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诉自己的主张”。 (叶圣陶《作文论》)即告诉读者 ,在生活的某一领域必须“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强调这两点就是要告诉学生 ,和所有其他文体一样 ,议论文也自生活中来 ,议论文也必须具备生活的实际意义 ,并且议论文更直接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在西北开发中既要“退” ,也要“进” ,而且在起始阶段要“进大于退”。这种观点不仅基于对国有经济内涵和功能的确切认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西北开发的内容、西北与东部不同的实际 ,西北体制转轨关键时期以及加速开放时期对稳定的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借鉴等方面找到论据。针对西北国有经济目前比重过高、总量不足、质量不佳、分布不尽合理的实际 ,要选择设计好国有经济“进退”的路线、方式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诗学对初期白话诗人审美心理的潜在影响,使得他们在进行新诗创作的时候,较多地借鉴了传统诗歌的诗境构造方式、语言形式,和“比兴”手法,因此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体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民歌风味。传统的“比兴”在初期白话诗中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表层的“修辞学”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审美思维方式的内在引力,生动地展示了在“汉语言文学”这一大文化背景下汉民族诗歌的“特殊话语形式”对新诗的原型影响;同时,这种运用也显示了新诗在表现方法上的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小议词的"客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词的“客串”作为社会文化商业化的产物,屡屡出现在报刊、电视等传媒上。词的兼类不能等同于词的“客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的“客串”按客串后词的词性可分为3种类型,即客串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简单地把词的“客串”看成是违背语法规则。时尚的东西往往短命,词的“客串”寿命也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中法越南问题交涉是清政府维护传统宗藩权,反对法国侵占越南的重大外交行动。但在中法交涉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第三种力量“居间”左右谈判的结果,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英国“中国通”。他们依靠英国政府的支持,大胆地介入中国的各种事务。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千方百计地把谈判导入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致使中国不败而败。纵观中国近代社会诸多对外交涉事件,均与这些客居于清政府中的英国“中国通”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政权洋奴化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主要存有三种界定,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本文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实际是一种“道德理想”即“天下归仁”的和谐社会,这种理想不仅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哈贝马斯在阐述欧洲中世纪的国王与领主权力的性质时使用的“代表的公共性”概念(所有权与公共性是一个意思)中,可以看出,村社社会的帝王正具有这种公共性。因为村社社会是一个私人性的社会,这种私人性,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在这个社会中,除开各个私的领域之外,其他的领域都几乎不存在,帝王被看做最大的私家,它不仅拥有了所有不属于一个个私人的资源,而且由于使它获得了这个资源的强大权力,而获得了对各个私人的统治权力,从而也就具有了对这个社会的所有权。这在中国尤为突出,并影响着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定式。  相似文献   

19.
浅谈传统性别角色培养模式的教育策略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孩子随着第一声“呱、呱”啼哭来到这个多彩世界起,其外部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就存在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在生物学意义上,由于受性激素的影响,在身材、体重、力量、发育、第二性特征、性别行为等方面均逐步呈现较大差异。这种生理上的差异主是遗传的原因,对儿童的后天成长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由于性别差异而被教化成为适合所谓社会标准的“男人”、“女人”,其实已部分或几乎全部失去自身的原本特质和成为社会各种角色的可能,而被人为地贴上标签,指定为某某角  相似文献   

20.
抒情小说与写实叙事小说相比较而言,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与精神内容。抒情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与场面的营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都与写实叙事小说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将抒情小说独有的那种“个人性”、“内倾性”、“主观性”、“幻想性”综合组建出一种“真,”并且将这种“真”以审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不仅表现出20世纪中国抒情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重铸国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