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吴蒙 《灌篮》2021,(3):90-90
休闲体育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加以引入和推广至少具有普适性、娱乐性、健身性等属性,值得被广大学生群体所认知与接受。在高校田径教学与休闲体育结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其中较为核心与尖锐的是从业者对这一结合的可行性与价值认知程度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休闲田径教学理念的宣传、创新休闲田径教学的手段、完善休闲田径教学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2.
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等问题的分析,指出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如下发展趋势:休闲运动项目将被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不改变竞技运动项目的主体地位;"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休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将从不同的方向共同推进"运动项目教材化"的进展;随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休闲功能的深入挖掘,其在教材中的比重将得到提升;兼具休闲性和竞技性、休闲性和民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将成为教学内容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代大学生休闲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增设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议,为迎接休闲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终身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休闲体育研究中,不应耽于以黑格尔《逻辑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迷思,进而采用从"逻辑起点"进行理论建构,并引出政策建议的研究方法;而应本着尊重经验的基本态度,采用从社会现实出发的研究理路。"休闲体育"源于鲜活的社会现实,是"休闲"与"体育"的互相规定:若从"休闲"的角度理解"体育","休闲体育"意味着新的体育观念、新的体育行动以及新的体育产业,故"休闲"为"体育"开新;若从"体育"的角度理解"休闲","休闲体育"以"体育精神"清除传统文化中"闲"和"休闲"的贬义色彩,让休闲权作为基本人权而为人所知,故"体育"为"休闲"正名。就"休闲体育"在"休闲城市"中的发展这一现实关怀而言,还需解决市民休闲时间短缺和城市体育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金英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82-83,92
随着休闲体育的兴起,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势在必行。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释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高校开展的价值,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素质教育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休闲体育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开展体育休闲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的体育休闲参与并提高其对休闲的满意度.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在论述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休闲教育的思考,希望为我国高校体育休闲教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共在中体悟独在"和道家的"实在中虚建虚在"上。同时通过对两种休闲理念引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性进行解析,指出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应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需要回归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休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本文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从休闲背景出发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诉说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的独特身体文化语言,经过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强身养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人文精神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其本身具有的"休闲"特征,更使其成为满足休闲时代人们需求的休闲体育活动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和完善休闲体育教育体系是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生"休闲"教育的需要,是有闲社会的需要.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框架应由休闲体育目标体系、休闲体育教育内容体系、休闲体育教育模式体系、休闲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等四个子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其发展的可行性、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高校休闲体育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休闲时代为传统体育文化的振兴提供了土壤。鄂西传统体育的健身、游戏、养生等功能,与当今体育休闲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因地域的特殊性,它除具备悠闲娱乐等传统体育的普遍特性外,还有着山地民族勇敢顽强、团结互助、乐观浪漫的文化特质。分析了鄂西传统体育文化在休闲时代的价值:造就集体品格,发挥教育特殊功能,满足现代健身休闲需求。探究了振兴路径:与区域社会发展相溶,扩大本体影响力;步入学校体育,筑牢传承主阵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本体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空间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活动内容向娱乐化方向倾斜。提出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传统高校运动会的弊端,指出传统校运动会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阐述了高校运动会向体育文化节转轨的有效途径,总结我校举办体育文化节的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100-101,131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及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制订,高校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的单一功能逐步向健身、健心、体育娱乐、交际、终身体育等多元化发展。休闲体育也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内容。因此,为促进高校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探讨一下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运用《休闲学》和《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在阐述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休闲、娱乐、游戏、旅游、教育、和谐、幸福、小康等八个要素的本质及其构成的体育上进行研讨,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  相似文献   

16.
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论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65-166,169
高校传统运动会往往都以田径项目为主,随着教育走向国际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淡化竞技、培养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高校运动会也应改革过去“金牌第一、竞技第一”的传统思想,把精神和文化注入到运动会中去,从而使高校运动会成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盛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多为“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其休闲方式多为“临时结伴”;休闲场所多为“学校免费场馆”。  相似文献   

18.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体育游戏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的作用,而在健身、娱乐和教育的过程中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内容,作者就在体育游戏中消除或减缓大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大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体育游戏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为体育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比较等方法对城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调查及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认知、动机、消费水平、行为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市农民工主要以青年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方式具有花费少、易获得性的特点。北京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特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居多;北京农民工参与的休闲体育项目主要是以球类项目、健身类和体育欣赏为主。影响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观因素多是因为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阻碍影响和心理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农民体育教育不足、工作时间长及劳动强度大、居住环境的体育场所与设施较差、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