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3.
本探讨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相”、“见”的几种用法特点和“所”字的多种词。性,用法以及特别指示代词和动词,介词组成的词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头”是学生作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作教学。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回头”是培养学生作兴趣,自信心的“最大障碍”;(2)“回头”是作茧自缚,缚了思,断了脉;(3)习惯于“回头”作,易造成思维迟钝、缓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呼吁“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尤为重要。且“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既符合作教学规律,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以大量书证证明“博饮”、“饮博”曾是常用词,义为“赌博饮宴”,较早见于《汉书》。自此以后,习见于载籍;然而,辞书失收二词。  相似文献   

6.
张爱红 《天中学刊》2002,17(3):118-119
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分析比较“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突出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7.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8.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9.
受哲学中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理论对“我”与“身体”、“灵”与“肉”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我”、“灵”优位于“身体”、“肉”,多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实践活动中,致使教育中的“个体精神”、“无根”、“漂浮”。  相似文献   

10.
《读书杂志》释“强自取柱”之“柱”为“读为祝”。“柱”已有“折”义,不必讲通假。方言用法也可为旁证。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之《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本文就其10首词的文本解讯,提出了与杨铁夫、陈洵、刘永济等著名学者不同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明人所作九首论词词作了解读,并认为这种独特的词论形式为明人所创造,对清代的论词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词、诗、文都有杰出成就的女作家。她的抒情词作细腻入微,至真至情,婉约凄绝;她的爱国诗篇贞心若石,慷慨悲壮,豪气逼人;她的文论《词论》内容丰富,立论尖锐,压倒须眉。她冰清玉洁,品位高雅,文如其人,人词同品,“才调美无伦”。李清照在她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8.
自唐五代迄南宋之世,词的创作经历了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其美感特质也经由开源、拓展与演进而最后形成三种不同类型。这些无不与治乱、盛衰、朝代更迭等世事变迁有关。后人对词的美感特质的体会与认知,以及历明而清三类词的美感特质逐渐下滑,都与世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妻子”形象是苏门词人对词坛的新贡献,她们主要出现在悼亡和寄内、寿内几种题材中,灌注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和尊重女性的态度。“妻子”形象以“净化”男女之情,为婉约词开一新境界,其意义不减于豪放词的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20.
初期词遭到当时理论界普遍贬斥,持论坚持的是正统的论立场。面对词本的离经叛道,这一立场陷于空洞的两难之地。本试图通过分析贬词说的化参照系统,梳理这一词论的内在指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