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周莲  孙海霞 《科技通报》2009,25(5):552-555,598
利用C-O键上碳原子电荷QC、分子所含碳原子个数N、有机结构中有机性无机性比值OI作为醇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其沸点Tb、溶解度SW及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进行了QSPR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PM3原子电荷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 lgK ow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98W程序包中的PM3方法对135个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分子和二苯并呋喃进行了优化计算,作业命令为#p PM3 opt freq scf(conver=9),以计算所得的碳、氧原子电荷作为PCDFs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对PCDFs的lgKow与原子电荷的七元方程,最优复相关系数为0.9459,相应的标准偏差为0.1897,经检验该模型的稳健性好,并对未有实验数据的85个PCDFs的lgKow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甲基乙烯基酮内氢断裂C-O键四分体快速检测,分析其多样性的POMs和POSSs的分子簇单元结构,形成了哑铃型杂化分子,弄清分子拓扑形状与超分子组装结构的关系,为制备新型纳米材料奠定基础。采用周期图法与小波分析组合法对内氢断裂C-O键四分体的氧化性能进行特征分析和计算,把C-O键四分体的氧化特征随机信号进行离散化线性组合标,考察甲基乙烯基酮的内氢断裂结构晶体分子的结合能、电子转移等性质,对势能函数取其幅值的平方,得到甲基乙烯基酮的内氢断裂结构的氧化性能特征分析结果。实验得出,该方法有效检测了甲基乙烯基酮内氢断裂C-O键四分体结构,通过共价键与有机分子结合,检测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长链多不饱满和脂肪酸是指链长在十八个碳原子以上并含有多个顺型烯式键的脂肪酸,包括: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n-6)、二十碳五烯酸(EPA,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等。n-6和n-3分别是指这些脂肪酸链的末端第6位和第3位的碳原子上为烯式键。介绍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生命早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合理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链多不饱满和脂肪酸是指链长在十八个碳原子以上并含有多个顺型烯式键的脂肪酸,包括: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n-6)、二十碳五烯酸(EPA,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等。n-6和n-3分别是指这些脂肪酸链的末端第6位和第3位的碳原子上为烯式键。介绍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生命早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合理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0,(20):22-23
在今天,碳成了一种既令人担忧又令人充满期待的东西,担忧是因为我们燃烧了太多的含碳物质,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充满期待是碳将作为一种新材料进入到人类生活。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科学家先后发现了由碳原子组成的铁丝网卷筒状的碳分子碳纳米管、足球状的碳分子巴克球,而现在,石墨烯又加入到了这些碳分子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MNDO和FHMO(Fenskc-Hall MO)研究了2,3-缩水-4,6-双-氧(对-X苄基)-2-D异头吡喃葡糖甲苷(MX_2A,X=H,F,Cl,Br,I)的结构。用MNDO优化出的MH_2A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和MBr_2A的晶体数据极为接近。计算出了三个取代基的分子内旋转势垒,都有二个极大值。高度约10~350(Kcal/mol)。HOMO是MO69,但和MO66,67,68极为接近,相差只有10(Kcal/mol),而且都是由二个苯环的Pz AO组成。糖苷基上的2-3桥氧原子由于张力,净电荷只有-0.24(电子),而其余三个氧原子都有-0.34~-0.40(电子)电荷。  相似文献   

8.
氯代甲烷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和BLYP方法,对甲烷及其氯取代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6-31G(d)和6-311G(2d,p)基组和C-H键与C-Cl键的伸缩振动频率(B3LYP/6-31G(d)基组)进行了计算和集居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化合物中,C-Cl键在CHCl3分子中最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G**对甲醛和氘代甲醛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优化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用上述方法对甲醛、各种氘代甲醛和氘代甲醛分子进行了分子的振动基频和热力学性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甲醛和氘代甲醛标度后振动频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4.1%,最小的相对偏差为0.34%。甲醛分子的等容热容和熵随着氘取代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总能和焓却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密度泛函方法计算来讨论该分子共轭π桥基团中苯环碳原子的双氮取代对染料分子理论吸收光谱\分子轨道能级分布以及电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4号位上的双氮取代的DSSC在理论水平上的光吸收明显优于其他两个位置的取代,这为我们实验筛选新的染料敏化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24种取代芳烃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据所得量子化学参数建立取代芳烃对蝌蚪12h暴露急性半致死毒性(lg1/LC50,mol·L-1)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50和0.875,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2ext和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Q2ext分别为0.880和0.856,表明所建立的QSAR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结果表明:分子的体积愈大,化合物毒性愈强;最负的原子净电荷愈负,毒性愈弱.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化合物的毒性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源,作者对2005年夏季北京市PM10 和PM2.5中有机物的浓度、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组分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同时分析了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各个采样点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种来源的影响;藿烷的分布表明其受汽油燃烧产物的影响比较大,而甾烷的分布表明燃煤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排放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当;低碳数部分正构烷烃δ13C值呈现出清洁区<交通干道区<商业区<工业区这一趋势,表现出各个功能区所受到的污染源影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国控点采集176组PM10样品,分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采用TEOM法同步监测PM10质量浓度,其中在卧龙桥国控点同时测PM2.5质量浓度。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为119.2mg&#8226;m-3。PM2.5年日均浓度为68mg&#8226;m-3。PM2.5与PM10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 PM10日浓度比值范围在0.31-0.95间变化,平均比值为0.62。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 mg&#8226;m-3和4.0 mg&#8226;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各季OC的 37.1%,45.8%,58.0%,44.7%,表明杭州空气中存在一定的二次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计算了一些分子的原子多极矩,结果表明,添加原子偶极矩及原子四极短不但能产生较快的收敛速度,而且更加合理地描述了分子中的电荷分布,计算得到的原子电行值与从头计算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由原子多极矩计算得到的分子偶极短与实验值非常接近,该方法可以倾利地推广到大分子原子多极矩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东  张万昌  徐全芝 《资源科学》2005,27(1):97-103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13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SWAT2000模型内嵌的3种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①Penman-Monteith(PM)法、②Pristley-Tayler(PT)法和③Hargreaves法以及FAO Penman-Monteith(FAO PM)法、DeBruin法进行了蒸散量(ET0)计算方法的分析和评价.以气象站实测小型蒸发数据经过折算得到的陆面潜在蒸散量为标准,对模拟蒸散量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相关系数、解释方差、确定性系数以及相关曲线斜率等4个指标的比较,详细讨论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及模拟精度,认为5种方法中PM法和FAO PM法模拟精度最高.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FAO PM法存在部分中间气象参量计算错误以及存在与实测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会影响到水文过程中其它子过程的模拟.因此选择PM法作为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的首选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利用高程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蒸散量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的表面吸附体系,研究的物性涉及不同自旋下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等. 计算结果表明:BO两种原子作为一个分子整体吸附于铂团簇表面,其吸附方式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布居和Mulliken布居显示,电荷由铂原子转移到BO分子整体. 此外,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表明四重态Pt4BO的基态结构具有最大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广西区梧州某工业园区的PM10,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含量,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和方法,并进行了量化的评定,结果表明影响镉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测量过程、试样制备和采样体积。在该样品镉含量测定中,环境空气PM10中镉含量为0.00926±0.00031μg/m3,k=2。  相似文献   

19.
太原地区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µg/m3(&#61617;193.7 µg/m3)。在50-100µg/m3之间的PM2.5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浓度小于400 µg/m3的频率为84.1%。PM2.5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 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 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值为342.6 µg/m3,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为261.1 µ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