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孔令丹 《海外英语》2011,(9):218-219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作者不仅翻译出原文的词汇,内容,结构,而且要传达出原文的写作风格,这样的译文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将试从对风格翻译的阐释及语言形式的选择出发,分析并探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对原作的介绍和再创作,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它和非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不同。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顺,使译作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文学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和表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密切相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温彤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6-127
文体风格的传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优秀的译作不仅要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这是因为文体风格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译作必须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特别要尽量保留具有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文体风格的传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优秀的译作不仅要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这是因为文体风格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译作必须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特别要尽量保留具有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黄芳 《教师》2011,(10):122-122
一般性翻译,只要译文准确、通顺,大抵就说得过去了,而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却高得多,译文除了准确、通顺外,还必须传达出原文语言上的文学味.本文通过举例,谈谈如何在文学翻译中理解英语原文的字词,表达原文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特征的不同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翻译的趋同性,为了传达原作的意图,使译文获得最佳关联性,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使译文在意义、形式上趋同于原文。  相似文献   

8.
译者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寻求内容与风格上的对等,因为两种语言在措词、句法结构等方面不可能一致,所以翻译中必然会导致译文与原文的偏离.本文从词与短语,小句与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对翻译中的偏离现象进行探索.文章还对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翻译中为了传达原文的思想风格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偏离现象的产生.优秀的译者应该高度注意原语和目标语的差异,提供和原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对等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译文的风格和可接受性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等值问题,由于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可以适当变通,但要尽力保持原文的风格,要力求与原文等值;与原文等值的译文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语言学的变异理论和译文对比的方法,对《老人与海》原文中的语言变异情况和五个汉语译本中的相应翻译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原作中存在大量的人称代词变异使用的情况,这些变异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小说主题的凸显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五个汉语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原文中的这个语言特点,未能准确地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丧失了领略海明威这位语言风格大师更多的精彩之处的机会。笔者主张译者应忠实地保留、再现原语文本的特殊语言风格,以使译文读者有机会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一、修辞与翻译文学文体的特点之一是修辞运用广泛。修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修辞进行翻译则涉及将原文的修辞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撼和美感。在文学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理解原作思想内容和文体色彩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巧,尽可能完美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其非凡的绘画美及意趣美使读者叹服。在文学翻译课上,笔者首先带领…  相似文献   

12.
万紫和雨宁合译的<瑞普·凡·温克尔>被公认为文学翻译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译文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传达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不同层面就译文所蕴含的审美信息进行了简短的分析,译文想要细致入微地传达原文思想、情韵、情感等离不开译者精心的遣词造句。在处理文学翻译时,充分理解原文是初步,还要将自己投入到原作中,去感悟和理解语言表层信息下所蕴涵的深层信息,积极调用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才能传递美、创造美和再现美,才能做到神形皆备。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个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翻译时不仅要努力做到内容上忠实原文,表达上尽量保持与原文一样流畅,而且要在风格上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在翻译《红楼梦》人物语言时,译者必须考虑相对权势、文化素养、人物个性等多种因素,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式,再现原作中人物语言的言语风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研究重心的转换,人们逐渐发现文学翻译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因而读者对译文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原文文本内容的忠实,而更加注重原作风格的再现。许多翻译工作者也逐渐从关学和文体学的角度来探讨风格这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古今中外,人们对“风格”的定义多达30余种。有的认为“风格即形式”,有的认为“风格即变异”,有的认为“风格是用于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系列的语言特征”。笔者将风格定义为“体现作者独特写作特点的一系列语言特征”,并从语言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来着力探讨风格的可译性及风格翻译的特征及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风格美学的翻译观要求译者把握原语文本的风格信息,并恰当地将其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译本风格应与原作风格保持一致。从翻译风格审美的视角比较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个中译本,旨在说明译者进行文学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时,应准确地认识和再现原文风格。通过比较得出,张万里的译本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优于成时的译本,而在修辞和句式运用上2个译本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语言活动.理想的翻译应该是一门艺术,译者必须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然后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本文就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些技巧作部分归类,试图说明文学翻译除了要忠实原作内容,还要尽力体现原作风格,使读者能从译文中领略到原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小说翻译的艺术在于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而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此要求,造成“假象等值”。文学文体学的引入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为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依据。本文就从该角度出发,以小说《围城》为例,通过分析具体体现小说风格的前景化语言来剖析其英译本是如何传达原作风格的。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在英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是传达原作风格的根本。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层面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词汇层面的语言特色,包括语域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论证了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词汇特点就是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20.
杨萌萌 《现代语文》2009,(12):93-97
汉语古诗词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诗词是最具汉语言特色的文学文本形式,不仅凝练高雅,而且意义深远。因此,诗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准确地使原文意义再现。在翻译诗词的过程中,只有语言功能的对等、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相关同构体才能重现原文意义与风格。这样的同构形式便使得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体验与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体验达到了最大化的相似性。诗词翻译也就成功地传达了原文本的信息与意蕴。本文以苏轼词《江城子》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主要针对同构体在其文本翻译中的体现及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力求获得对同构传达意义的功能对等的深入阐释及其在诗词翻译中构建“同感”效果的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