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虽以戏曲、小说名家,但其诗文也自有特色,诚如其《一家言释义》(自序)中所言:"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清代文人中,诗文集流传于后世且迄今分布广泛者,李渔无疑是一个。从康熙间翼圣堂刻本到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笠翁一家言》异本众出,李渔及身编定的《一家言初集》与《二集》的面貌究竟如何?20世纪30年代,孙楷第先生在其《李笠翁与〈十二楼〉》一文中首先予以简略的推测。笔者曾以孙先生的推测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主题是一个人的“灵魂”,情节、细节是他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他的“骨骼”。通讯的结构就是这种新闻体裁的内部组织构造,是受主题思想的制约、支配的;是表现通讯内容、体现通讯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结构的严密、紧凑、巧妙,或平庸、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通讯的质量。清代戏剧家、文学理论家李渔(笠翁,1611—约1679),把文章的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又快  相似文献   

3.
文艺是国家潜在的“实力”,文艺作品是国家文艺繁荣的基石,而文艺评论是文艺作品的“导航”。文艺评论精准、具体,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催生惊世骇俗的抗鼎之作,流传后世;文艺评论缺棱少角、含糊其辞、左右逢源,文艺作品则有数量没质量,甚至庸俗底下,就像过眼烟云,瞬息而过。对于作品来说,一个科学、精准、具体的评价,有利于作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作者来说,可以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对于整个文艺界来说,让文艺残次品失去市场,文艺优秀品冒尖,从而繁荣我们的文艺市场。  相似文献   

4.
“新闻摆平游戏”李仲春,王建山电视娱乐性节目里经常邀请一些嘉宾,一起玩游戏。节目主持人在“打分”时,多数是“你十分正确”、“他也完全准确”,不分伯仲以求“摆平”。本来么,这是一种“游戏”,为了“娱乐”,不能“假戏真演”,认真不得。不过,这股风也悄悄吹...  相似文献   

5.
陆机,字士衡,三国末年的吴国人。吴亡后到晋朝的京城洛阳,受到晋朝文坛领袖人物张华的尊重,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赋》,在我国的文艺理论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作品。杜甫《醉时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说明这是他早期的作品。臧荣绪《晋书》说他“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文选》李善注引),是对《文赋》的总的评价。后来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说:“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指出《文赋》在小的地方讲得很详尽,对于文体却讲得不完备。《文心雕龙·序志》里又说:“《文赋》巧而碎乱”。这两点批评并不确切。第一,我  相似文献   

6.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翻读着学洲老友的作品集,我脑子里不断闪现出华罗庚先生写的这两句诗。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的四十多万字《无涯集》,有力地印证着李学洲的足迹,无声地诉说着李学洲的分量。《无涯集》共分“新闻”、“言论”和“文艺”三大部类。学洲的写作入门是从写新闻报道开始的。先是消息,继而是通讯,最后是调查报告。这一部分文章,很能反映他的工作经历和写作过程。由生疏到熟稔,由浅显到深刻,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一般感悟到深思熟虑。其中当然不乏“应景”之作和“奉命”之作,但他的“应景”却并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文化生活,对科学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因此,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县级台站的广播文艺如何适应农民的欣赏口味,是个新课题。一、浓郁的乡上气息广播文艺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因此,我们编排文艺节目时,一定要注意“乡土文化”这个特点。大量调查表明,农民普遍喜爱地方戏曲。波阳县就有“三天不听饶河戏,肚子发胀鼓闷气”的说法。根据这一特点,波阳广播电视站安排了“饶河戏欣赏”栏目,每周两次,录制了大批“饶河戏”精彩唱段。…  相似文献   

8.
数字之可为游戏始于何代,已不 可考,只记得元代徐再思有诗 云:“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 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他巧用数字这 么一游戏,把江南小镇的景色,活脱 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清代扬州七 怪之首的郑板桥也曾以数字戏说纷 纷扬扬的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五 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 入梅花总不见。”他把一场大雪,就这 么用数字描绘得活灵活现。 以数字为“戏”者,不独古时有,今人也毫不逊色。虽难有古人的风 雅,但玩的手法要多得多,玩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被广大群众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应该以谁为主要读者对象?这在连环画工作者中意见不同。有的同志认为连环画是通俗性文艺读物,具有广泛的读者。但在这广泛的读者中有主次之分。少年儿童是主要读者,青年人、成年人也有不少看连环画的,但毕竟不如少年儿童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连环画是通俗性文艺读物。它象电影、戏  相似文献   

10.
31.1978年8月8日,《人民日报》三版的“文艺随笔”专栏刊发了一篇极具时代特征的文艺评论,题目叫“正反面人物的比例是文艺批评的标准吗?”文章称:有那么一个戏,写了两个正面人物,五个反面人物。有的同志看后说,这戏的人物比例不当,不成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比例,能不能作为评介文艺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林栋 《传媒》2002,(11):12-13
常言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读冯并近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却不能不反其意而言之: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这“风景”首先来自近50万字这部专著的作者冯并本人。作为冯并的一位老朋友,我曾相随于他经办一本杂志有年,对于他的生命形态自是颇多体悟。他脑子很快,点子很多,工作很忙……但我就是没有能够体认到,他竟然能够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文艺,最早见之于俄罗斯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论述。他认为科学文艺作品应该是“叙述科学家的概念”,同时“又是大众所极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要求作者多少用文艺形式来表现它们。”“就其内容来讲,是科学性的……而从它们的构思和叙述的艺术来看……是十分优美的。”高尔基在《论主题》一文中认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文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文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文窃公”的伎俩多种多样:1、原文打印,署上自己的姓名。2、改头换面或斩头去尾或作少许改动。3、原文打印,原作者名字不改,但通联地址改为自己的,注明发表署名为“笔名”,真实姓名写上自己的,以领取稿费。4、将原作者名字和自己名字并列,自己的姓名排在前面,以制造合作假象,而通联地址是自己的。5、改换作者名字,如原作者叫“张三”,他的“笔名”就叫“张三…  相似文献   

14.
据传,我国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当年在演《武松打虎》这场戏时,他扮演的武松演得非常精彩,场场都博得热烈掌声。一日,他在向人谈起这件事时,无意中流露出自满情绪,认为这场戏的演出成功,全在于他。这事被扮演老虎的那个配角知道了,心中很不服气。又一次演出《武松打虎》时,武松连打三次“老虎”,可“老虎”就是不“死”。至此扮演  相似文献   

15.
吴飞 《新闻界》2000,(1):20-21
编辑与作者交往时,一个重要目的,当然是为得到好稿;或者说,编辑与作者的交往多少带有点功利的色彩。高明的编辑,由于善使“太极”,既收“功利”之实,又无负面影响之弊。那么编辑在与作者交往时到底该如何更好地处理与作者的关系呢?论者有如下意见。 一、使愉悦莫使难堪 如你在向作者约稿时就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给我们写篇稿?”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打发给你的稿子不会是他的精心之作。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作者最烦的是你老把他当成写字的机器。记得刘心武在他的《私人照相簿》中提到:“我最怕人们这样把我介绍给别人…  相似文献   

16.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通俗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书坊主与编辑家.李渔编辑、出版过以通俗图书为主的各种书籍以及文化用品.除了他自己的诗文集《笠翁一家言全集》外,至少还《芥子园画传(谱)初集》、《尺牍初征》、《资治新书》、《千古奇闻》等十四五种书以及他设计印制文化用品韵事笺八种、织锦笺十种等.这种“芥子园名笺”曾流行天下,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17.
蒋磊 《新闻界》2001,(4):42-42
“轻薄为文”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绝句,其诗开头两句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就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是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不严肃认真,轻浮,不庄重。这是一种极坏的文风。当年,一些轻浮文人不负责任地写文章讥笑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而且当时浮艳之风盛行,因此杜甫写下《戏为六绝句》,予以了针锋相对地批判。且不管当年杜甫写诗批判效果如何,作为一种不好的文风,却谬种流传,至今尚存影响,在新闻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其一,讲大话。作者写作时信口…  相似文献   

18.
李渔(1610~1680),字谪凡,号笠翁,江苏如皋人。他不仅是明末清初有成就的文学家、戏曲家,而且又是一个著名的出版家和著作家。他当时在文学、戏剧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具有靠文字创作出版获取报酬来维持生活的经历。李渔创作的剧本《比目鱼》中,就塑造了一个与自己身世比较吻合的谭楚玉的形象:“早丧二亲,终鲜兄弟”;  相似文献   

19.
神秘莫测的爱情之花开在“玫瑰之约”的土地上的时候 ,男女私情从含蓄走向了公开。以此节目为媒介 ,嘉宾、主持人、亲友团乃至场外的观众体面而尽情地陷入了一种狂欢气氛中。“玫瑰之约”是爱情与人性的狂欢节。狂欢节与狂欢化是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文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大众文化的核心是狂欢节概念 ,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 ,是文化离心、多元、反叛的代表。所谓狂欢节 ,是平民大众自发自愿的节日欢宴 ,它嘲笑一切等级差异 ,赞扬平等和逆俗的婚姻。巴赫金这一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文化转型角度来思索我国大众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20.
“梦幻足球经理”的特点 “梦幻足球经理”(Fantasy Game)是网易于2007年8月推出的一款在线互动游戏,与其他网络游戏的不同在于,它将游戏与实际体育比赛相结合,而不是纯粹的虚拟游戏。从试行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20多万受众注册成为“梦幻玩家”。这一互动新模式将新闻报道融入互动模式中,开创了网络媒体在互动形式上一个新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