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 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新近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信息、整合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感知力。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新课程理念下,将信息技术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疑难问题整合的一些做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构建“知识树”中,自主探究学习,感悟学习的真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疆绕某个微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剖析体会,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实现高效学习,概念学习中巧用“微探究”,能活化思维,促进概念理解;知识建构中巧用“微探究”,能让学生亲历过程,实现自主建构;拓展应用中巧用“微探究”,能发散思维,培养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改革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经历探究过程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教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展 《高中数理化》2011,(14):61-61
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在类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去“探索发现”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过程融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彤 《中学生物学》2003,19(3):48-49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语)当前中学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即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结论的得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一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版历史教材增没了“学习与探究”课,突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上好探究课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活”起来。现以探究课《寻访“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探究课的操作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虹 《教育导刊》2004,(19):47-48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谭玲 《理科爱好者》2004,(22):64-64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既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能驱动学生的原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强调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重视形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自研、探究、归纳三者为一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自研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看书研读,教师助读释疑,梳理概括;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自己探索研究,教师引导点播,纠偏补漏;归纳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理,教师分析评价,归纳提高。通过“三位一体”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可见,  相似文献   

15.
黄志 《辅导员》2010,(2):63-63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大问题”又称“核心问题”,“大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复习课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利用“大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积极探究,把知识和经验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让复习课变得“活”起来、“串”起来、“亮”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是人们探究未知世界构建已然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所谓“学问”,既“学”又“问”乃成就“学问”,只学不问的人,正如韩愈指出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成为两脚书橱而已。陶行知先生曾引用杜威的话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由此看来,“问”是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课堂教学现状却让人不无担忧。有的以学生的“学”冲淡了学生的“问”,有的以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问”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凸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难以落到实处。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问”何尝不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呢?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以主题探究为特征的创新性学习是其中之一。所谓主题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某一具有实际意义的专题,采取类似科学家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的感悟、体验并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来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经过认真地实践与细致地调查,笔者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总结出相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标课程背景下“过程性知识”的考查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实施建议”部分也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