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秋田魁新报(以下简称新报)是一家有代表性的地方报,曾两度获日本新闻协会奖,拥有抵御全国大报的实力,技术装备在地方报之中也首屈一指。新报东宫支社社长森可昭先生,曾在上智大学讲授“地方新闻”课。作为研究生,我在森可昭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个学期。由于这一偶然的又是幸运的邂逅,这次得以赴新报见习。编辑局见闻第一天是在编辑局见习。新报下设七个局:编辑局、总务局、经理局、广告局、贩卖局、工务局、事业局。编辑局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局。拥有一百二十名成员的编辑局,全员集中在一个相当大的办公室工作。局长、副局长、总务等指导班子端坐一头,面对全员,举目一览无余。其余按政治部、  相似文献   

2.
一六十年前,一九二二年我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读书的时候,认识了饭森正芳先生。他已五十多岁,我才十八岁,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这个年纪轻轻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和日本老先生交朋友呢?因为饭森先生是日本世界语者,那时候我和同学吴克刚在向胡愈之先生学习世界语,是胡愈之先生把我们介绍给饭森先生的。饭森先生原来是日本世族出身的海军军官,后来受了托尔斯泰的和平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7月 1日 ,一个普通又不平常的夏日早上。梅雨季节的东京阴沉着脸。一贯需要闹钟唤醒的我竟自然醒来。洗漱完毕 ,提前检查当天的邮件。突然 ,“三好崇一先生”的名字跳入眼帘 ,呼吸都快停止了。邮件是西忠雄先生写的 :“原朝日新闻社论委员 ,原上智大学新闻学教授三好崇一先生逝世 ,79岁。 3 0日日本新闻协会举办的演讲会上 ,在主讲者回答问题时 ,突然倒下。被急救车送到圣路加医院 ,却还是踏上了不归之路……”触目惊心的文字 ,没有读完就匆匆关闭了邮箱。一个声音在心底大叫 :“不可能 !不可能 !6月 1 4日还见到先生 ,并约好这周五去先生家…  相似文献   

4.
日本教育界和新闻界十分重视新闻教育工作。我为了了解日本新闻教育情况,特意请教了我的老师春原昭彦教授。春原昭彦教授五十五岁,是日本新闻史专家,现任上智大学新闻学科学科长,关于日本新闻教育,先生从历史到现状,涉及颇广,并将日本的新闻教育与美国的新闻教育作了某些比较。日本日报诞生于一八七一年,从那时起到二十世纪初,日本的记者大抵分为二部分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件值得庆幸的事 ,就是王重民先生曾经做过我的老师。而非常不幸的是 ,王老师是在我们这个班结束他的执教生涯的。1974年 10月 ,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开办了“古籍整理进修班”。刚到北京图书馆工作才满半年的我 ,被选送到这个班学习。作为一名学生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学习 ,一直是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梦想 ,能在参加工作以后实现这个愿望 ,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时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郑如斯老师 ,专业课由王重民先生和一位北大图书馆资深馆员担任 ,当时王重民先生已经是 71岁高龄了。一件大衣那一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虽然刚到…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启蒙老师张可王元化先生一生坎坷,做他的夫人可不容易。而我一生最敬重的张可老师,以自己的良好教养和高贵品性,成功地成为王元化先生一生至爱不渝的忠实伴侣。张可是我1951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初级班A组时的表演课启蒙老师。她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英国文学。18岁就翻译了奥尼尔的作品《早点前》,还亲自扮演该剧中的女主角,在上海法国夜总会演出时好评如潮。她还在《家》和《风雪夜归人》等剧里饰演过主角,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A组同学都以拥有张可老师而庆幸。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部叫作《现代新闻人物事典》的书,这样介绍本多胜一:“1931年生于长野县。千叶大学药学系、京都大学农学系毕业,入朝日新闻社。1963年在朝日新闻连载《加拿大·爱斯基摩》,开始引人注目,以后相继发表《新几内亚高地人》等成名作……总是站在被杀戳者一边,告发杀戳者。是当代新闻界的英雄。”一位朋友也说,本多胜一很有特点,研究日本新闻,不了解本多,有点遗憾。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回国之前访问一次本多胜一。本多是朝日新闻社的编辑委员。我的老师——上智大学教授三好崇一先生,原是朝日新闻社论委员。于是,通过三好先生,我很快同本多取得了联系,并且,收到了本多赠送的他自己的几部著作。他建议我先读几本书,然后再谈。  相似文献   

8.
在上智大学进修的时候,也选修了“广告论”。在日本,广告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信息的手段。报社的经济来源有一多半靠广告,广告同新闻一样,是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我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广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新闻教育也不能不涉及到广告学。于是,选了这门课。教员百濑伸夫先生是一位客座讲师,中等个儿,蓄一脸大胡子。百濑是日本第一大广告公司“电通”的职员。当时,“电通”在世界各大广告公司中也居领先地位,它有5,571名职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这个地方,我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自己学艺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老师:一位是潘一鸣老师,另一位是全国钢琴界的“第一把手”、教授、学者朱工一先生,他们都是上海人。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学钢琴、学音乐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学做人,学习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读书与人生@滕矢初$中国广播艺术团  相似文献   

10.
今岁适值石煌远先生花甲,沅陵县政协以《我所认识的石煌远》为题在石先生的朋友中约稿,我便以《杯里能装洞庭水》凑了一个热闹。朋友们爱叫石煌远为老师,我则喜欢称他为先生。老师这个称谓太现代、太时尚,先生一词有经诗底蕴、藏游侠遗风,把石煌远叫先生可能更贴切。先生能喝酒,也爱喝酒,酒让我结识了先生。那一天(约摸是2003年的三四月份),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吩咐我晚餐时陪他去接待一个文化界的朋友。路上,用金同志告诉我这位朋友是石  相似文献   

11.
他小声地对毛泽东说…… 10年前的这个时候,齐越老师给我上课,带我播方纪写的散文《挥手之间》。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认真准备包括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连接,什么地方停顿,都认真地作了标记,并反复上口练习。这是齐老师第一次带我播音,我下决心一定要播好。第二天,齐老师带我走进录音  相似文献   

12.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13.
“味”这个词,日语发音是“阿积”,它不仅表示味道,还包含感受、体会种种意思。一次在课堂上,森可昭先生刚好使用了“味”这个词。先生说,地方报有一种特殊的“味”,那是在大报工作体会不到的。听了觉得颇能传神。  相似文献   

14.
办报有学问,读报也有学问。在号称“新闻大国”的日本,以著名的全国性三大报朝日、每日、读卖为例,每天早晚刊合计各出36版,相当于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从这座情报的宝库里,怎样吸取有用的东西,记者编辑的心血结晶怎样才能化为读者的精神养料,不致灰飞烟灭,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日本出了一些专门的著作,如《读报十二章》、《怎样读报》等帮助读者掌握读报要领。在大众传播的链条上,研究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与视听能力,一天比一天受到人们的重视。进修期间,没有翻阅这方面的书,而是请教了三好先生。三好先生就是上智大学的三好崇一教授。1982年到上智大学新闻学科任教之前,是朝日新闻的论说委员,专写经济方面的社论,对亚洲各国,尤其对中国经济很有研究。先生还在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秋,我作为中日两国互访学者,被派往日本上智大学学习。拥有近140万册图书和7000种期刊的上智大学中央图书馆,兴建于1981年12月,二年建成,建筑面积2700M~2,我去的最多也最使我难忘的是它的目录大厅。  相似文献   

16.
应日本大众传播学会和上智大学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访日考察团于1991年10—11月在东京、京都、大阪、奈良、名古屋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活动。代表团访问了《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共同通讯社、NHK、东京电视台、《中日新闻》、近铁有线电视台和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访  相似文献   

17.
严文井先生     
严文井先生走了。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我对严文井先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喜欢他的童话,也不仅因为景仰他的为人;我怀念严文井先生,还因为在我前进的路途上,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不止一次地给过我支持和鼓励。1978年夏天,我所在的研究室(国家出版局设在版本图书馆内的审读处)解散。老同志各自归口到原先所在的文化、新闻或出版机构,而我们一些从大学分配来还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则面临一个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个岔路口上,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因说来也很简单:还…  相似文献   

18.
罗贯中著《隋唐志传》,今所知存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己本四十七年姑苏林龚绍山所刊本,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有著录。这个本子,向来被称为海内孤本。其实,此书还有另一藏本,这个本子由日本横山弘先生收藏。横山弘先生为奈良女子大学教授,对中国唐代文学素有研究。笔者赴奈良访问时,蒙横山先生惠示,得以见到这一本子。横山先生曾携这一本子赴东京与尊经阁藏本对校过。兹将笔者了解到横山先生的研究对校情况介绍如下,或可供国内研究者参考。横山弘藏《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木板…  相似文献   

19.
我初次知道王力这个名字,是在上初中时。那时,我爱写诗,班主任老师便借给我一本书《诗词格律十讲》,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到了上大学时,学习四卷本的《古代汉语》,这又是王力先生的巨著。而且讲课的吴老师也是王力教授的得意弟子。吴老师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闻与传播学术界的全国性组织——日本大众传播学会,每年召开春、秋二次学术研讨会。1996年的秋季研讨会,10月26日在东京情报大学(位于东京附近的千叶县)举行。会议按惯例分二段进行:上午由个人或课题组作专题报告,下午分小组开展专题讨论。本文拟评述其主要内容及意义。 议题一览 (一)专题报告。 ①《电子信息网络的政治性使用的现状:展望和课题》(上智大学/藤田博司) ②《移动通信媒介对青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行为的影响》(松山大学/中村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