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又因其性情狂放,人称"米颠"或"米痴"。米芾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擅,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绘画上,他独创山水画"米家云山"之法,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极富意境。  相似文献   

2.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fú),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yù)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相似文献   

3.
正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其祖籍山西,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的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著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相似文献   

4.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书屋。早年与溥儒并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生于1894年,卒于1968年(文革年代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死,卒年75岁)。他是晚晴名臣,著名书画家吴大潋之孙。其家世居吴中(今苏州),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后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来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骨法用笔,渐趋凝重。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书法临宋徽宗瘦金书,后得米芾。多景楼诗卷”真迹,开始专攻米芾,题画字体不是宋宣和(宋徽宗,宣和为其年号),便是米襄阳(米芾,米芾居襄阳)。吴湖帆还精于鉴赏,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都是他的弟子。  相似文献   

5.
米芾,本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自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又自号溪堂、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淮阳外史、中岳外史、海岳外史等。因为喜爱奇石、崇拜奇石,人称“米颠”。又因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其父徙家襄阳,因谓襄阳人,人称“米襄阳”。晚年迁居丹徒,  相似文献   

6.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但画迹已荡然无存。他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行书,亦工篆、隶、楷、草等书体。其传世书法墨  相似文献   

7.
《蜀素帖》,是以乌丝栏绢素为地儿的米芾墨迹。米芾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徙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他中年移居镇江,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礼部员  相似文献   

8.
米芾与镇江     
正米芾与镇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说不清的缘分。甚至可以说,米芾能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书画大师,与镇江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米芾祖籍山西太原,迁徙襄阳,后居镇江40余年,留下了许多著名法帖。就书法而言,他的行书造诣最为高妙,尤重意趣与个性。米芾善于转益多师,集古为新。据其自述,他在听从苏东坡改学晋人前,主学唐代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几家。其中,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国画     
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对书法与国画的笔墨技巧是相同的曾作过精辟的概述。他说:"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自来书画兼擅者,有若米襄阳(米芾),有若倪  相似文献   

10.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大书画家,人送雅号“米襄阳”,襄樊是他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12.
正《戏成呈司谏台坐帖》,为翰牍九帖之九,乃米芾追述壮岁长沙之事。《书法大辞典》称为《岳麓诗帖》,吴其贞《书画记》称为《戏成帖》,《书法鉴赏大辞典》称为《戏成呈司谏台坐诗札》,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呈司谏台坐诗》。1106年,米芾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书画学博士,荣宠优渥的仕宦生涯使他结交到一些中央层级的官员,陈瓘或许就是其中一位。陈瓘时任司谏官职。米芾在诗中提及30年前于长沙浸泡泉水之事,对比今日因病困顿之况,  相似文献   

13.
宋四家(苏、米、黄、蔡)之一的米芾,字元章,书画造诣首屈一指,却又行为怪异,是一位天赋异禀的怪才。他六岁便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可谓才华横溢。他既没有像颜真卿那样轰轰烈烈地以"忠贤"之名千古流芳,也不像同辈的苏轼那样历经几番大起大落,他的一  相似文献   

14.
正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通禅理、擅书画、工诗文,是明末山水画流派"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亦论著颇丰,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董其昌的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非泥古不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来有"禅宗兴,书画昌,禅宗萎缩而书画冷落"之说。北宋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时期,本文以米芾为例,探讨禅宗思想对米芾书画艺术实践及其独特成就的影响,以揭示其背后的禅宗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6.
正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晚年居家。他一生官运畅达,是江南有名的豪绅,但在乡里声誉不佳。他的书法、山水画、画论和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很大。据《明史》记载,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画史绘要》称其"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处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相似文献   

17.
一、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相似文献   

1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中,号东坡居士,亦称“大苏”,或“二苏”(苏洵长子景先早卒)。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出自一个传统文学世家,早年受到较好的文学熏陶。他善诗善画,善词,善书法,文章更可与韩柳并肩。他的诗现存四千七百多首,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既具有宋诗的一般特色,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他的书法、绘画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书法被列为“苏、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之首。…  相似文献   

19.
正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与赵孟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其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  相似文献   

20.
宋朝书法最出名的数"苏黄米蔡"四大家,"米"就是米芾,人送外号"米癫".米芾有严重洁癖,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他曾经当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他嫌祭祀时穿的工作服脏.就玩命地洗,连花纹都被洗掉了.为了这个,米芾受到降职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