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云南企业的重视。云南企业文化建设历经了从照搬别人的经验到与云南省情结合、与民族特色结合、建设有民族特色云南企业文化的过程。本文运用现代企业文化理论,针对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特点对云南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土著文化、部族文化到汉族文化的融合期的过程。抗战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云南民族文化由此进入到了加速发展期,西南联大等教育文化传播机构的到来、旅滇知识分子带来新的文化思想、日寇入侵激起的云南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以及普通民众国家认同感的加强都使云南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和质素,其精神体现为以爱国观为主体而付诸的各种实际爱国行动、由"山地意识"走向开放包容多样化文化形态的"高原情怀"以及云南本土文化摆脱封闭自足的特性自觉地与主流文化融合等特点。抗战时期逐步形成的云南民族文化精神,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和抗战胜利后,还延续至今天的"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云南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根据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随着旅游的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本文试就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分析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视觉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进行文化大省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化传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而要进一步通过视觉化传播来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需开拓思路和领域。  相似文献   

6.
云南区域文化具有本民族文化归属感、时代进取精神、非竞争性与优越感等特征,反映了云南独特的自然、区位地理环境和民族人文环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地方志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云南各族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中所蕴含的科技因素。这些科技因素是云南各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特色鲜明的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论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对云南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云南影视文化资源的丰富和多样,阐述了如何利用云南影视资源及地方社区群众文化的空间和时间,来建设云南影视文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社区群众文化与生活,有效地发挥地方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职能,做好地方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而努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中文的文化教学中开展地域文化教学,有利于在突出办学特色、丰富文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留学生专业了解留学所在地的文化,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文章基于哈金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Waters)需求分析框架,结合地域文化相关理论和前人对云南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云南两所高校的179名本科留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云南地域文化特色和学习者需求,参考相关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体例,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四个部分,设计编写了云南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以期为云南高校开设地域文化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关注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对推进彝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道德教育功能、言行规范功能、族群认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为发挥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及实现其价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透析云南傩面具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云南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文化"与"教育"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重构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云南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 献;同时,原始文化、民族(人文)文化阶段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在反思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 对民族文化的扭曲、异化时,将视野投向云南民族古老的天人观、原始民族哲学和师法自然的真谛,准确 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6.
抗战文化是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而兴起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对推动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给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云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云南出现了近现代史上文化发展的一次高潮。繁荣的云南抗战文化是全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考古资料表明,云南汉代文化的研究发端于清末昭通发现的汉孟孝琚碑。由于史乘不足,昭通乃至云南古代的历史,鲜为国人所知。随着考订孟孝琚碑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探究中央王朝开发云南的历史成为近代昭通以及云南学者的责任。此后梁堆、朱提堂狼铜器以及唐袁滋题名摩崖石刻陆续在昭通发现,开启了云南地域历史文化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先河。近代以来境内外学者对孟孝琚碑(含与之相关联的梁堆)、朱提堂狼铜器和袁滋题名摩崖石刻的保护研究成果,揭示了古代云南在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地位,并为之后发现更早的云南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云南作为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在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区位具有过渡性,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与本土文化圆融,古代三大原努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瓷多彩,独具特色的五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独特的生产活动方式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