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知识转移已成为企业重组其核心竞争力、稳定和拓展其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企业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为减少企业转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发生机会主义行为,针对企业转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信任关系的分类,通过剖析企业转型中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特性,模拟出信任关系建立步骤的算法及信任度计算的公式,最终建立起信任机制模型,并从组织和个人两层面给出进行企业转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信任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众多学者研究了企业外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但在不同研究中这些影响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技术引进、企业并购、合作联盟等形式的企业外部知识转移实证研究进行整合分析,主要发现:(1)转型企业外部知识转移的阻碍因素有:内隐性、模糊性、嵌入性,促进因素有:接收意愿、吸收能力、企业学习、激励机制、关系强度、信任程度、冲突协调、转移方式;(2)内隐性对知识转移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企业学习在所有因素中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强度最大;(3)影响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直接效应,某些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还有间接效应。文章的一般性结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给予转型企业的知识转移实践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企业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讨论了技术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文章提出技术并购后整合的本质是技术知识的转移,而技术知识转移的关键是建立知识转移的情境,并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识转移情境的建设。最后,以思科为例对技术知识转移理论作了案例分析。本文对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知识转移的分析弥补了现有对并购整合和知识转移应用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是一个研究较多的问题。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模式,并用两个典型案例,剖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机理,从而为企业提高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是一个研究较多的问题.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模式.并用两个典型案例,剖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机理,从而为企业提高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通常内嵌于员工的头脑中,员工流动必然带来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内资企业如何将所转移知识进行整合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由于员工流动导致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垂直整合机制、水平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垂直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水平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内资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的关键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由外资企业的技术或管理类员工离职创业而衍生内资企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衍生导致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和知识转移将成为内资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外资企业衍生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整合机制、个体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团队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个体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员工流动途径下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多种知识整合机制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整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企业技术整合的概念和内涵,描述了企业技术整合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分析得出技术转移是技术整合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进而研究了企业技术整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依据企业转型的不同类型,分析转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建立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概念模式,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型,并运用vensim来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转型企业的初始知识存量对知识转移阈值的早期影响显著;在同样的时间周期内,外生性转型企业的知识转移量大于内生性转型企业的知识转移量。  相似文献   

11.
技术型企业从两个途径获得技术创新知识,一是通过企业内部过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造;二是通过企业外部过程,与市场进行知识交换、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分享和传递知识。技术战略联盟间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独立性、知识的特殊性不得不让企业考虑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讨论、问卷开发与调查和统计建模过程,结果发现:技术战略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竞合"关系,无论企业与竞争对手还是与非营利性组织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和交换均可以使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并且,企业在与技术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技术成果的法律保护、竞争性保护措施以及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效果。这种技术成果的保护过程在企业与竞争市场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一个情境的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各东道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知识特性因素、宏观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以及微观的企业因素等一系列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转型中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数字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链数字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行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且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非正规竞争与企业寻租会抑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的正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创新数字化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为转型中国家审视创新数字化的驱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为企业以及政府推动创新数字化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管理的CRM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湘玲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4):330-331,335
With the formulation of customer-center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nterprises‘ con-cem.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guide the enterprise to using the idea,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KM in implementing CRM,and presents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 of KM-based CRM.  相似文献   

15.
知识转移是使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集群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可以提升知识价值,使集群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演进,使集群企业共同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分析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过程和特征,并提出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及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联盟组织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路径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研管理》2009,30(1):28-37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构建技术联盟来规避技术研发风险并迅速扩大组织的整体知识存量和技术水平,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主体组织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过程的视角,探索和验证了组织在构建和实施技术联盟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本文作者通过深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研发部门和生产一线,以参观和访谈的调研方式取得了哈尔滨汽轮机厂与美国GE公司的9FA联合循环机组D10汽轮机技术联盟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哈汽轮机厂与GE公司的技术联盟案例实证验证了知识转移过程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中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外因潜在变量通过积极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和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联盟主体间信息对称性作为外因潜在变量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积极影响是通过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的中介机制形成的,该影响路径中内因潜在变量分别为组织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投入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进而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验证了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路径,便于企业研发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理解和应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增加了结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习的智力资本转换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员工的个体智力资本,将员工个体的知识和能力转移到企业系统中,促进组织智力资本增长,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据此,提出了基于学习的智力资本转换模型和智力资本转换过程的4个阶段,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3种智力资本转换途径。组织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和团队智力资本向组织智力资本转换,还要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黄清鑫  郭东强 《现代情报》2015,35(1):108-113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企业转型进度,转型企业需要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新进入产业的知识,识别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积极促进企业正常转型.结合转型企业的组织特性以及企业特性,本文构建了转型企业知识转移的风险指标体系,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型企业知识转移风险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评估和预测企业知识转移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