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解决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多方面作持久不懈的艰苦努力。其中 ,充分重视“两课”教学法的研究 ,并深入进行“两课”教学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则是实现“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方法问题十分重要 ,毛泽东曾经把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 ,认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就不可能完成过河的任务。不认真研究和解决“两课”教学法问题 ,也就不可能完成对大学生有效地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始终在进行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应该看到 ,“两课”教…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两课”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两课”建设与改革的内在要求。实施和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要准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不能遏止学生创新;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两课”。但目前“两课”的教学效果令人“甚为担忧”,为了提高“两课”在高校中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使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使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两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能更有效地实现“两课”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本阐述了“两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的具体做法和研究体会,并认为案例教学是增强“两课”实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近期 ,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两课”教学法研究》一书 ,是石云霞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下达的同名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该书紧密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 ,在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和概括了“两课”教学法研究和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 ,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新观点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两课”教学法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其他学科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其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价值。这一方法将高职院校“两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两课”理论的实效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分析“两课”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案例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如何组织与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件事在方针确定后,能否顺利地完成任务,方法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毛泽东同志曾对方法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教学方法和教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法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所以,教学方法包含于教学法这一概念之中.教学方法要受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两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学实践中 ,“两课”教师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 ,按其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可以分类为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2、以学生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演讲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练习法、实习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欣赏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探讨法。此外 ,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 ,各地正在不断实验和推出一些新的教学法 ,如“学导式”教学法、“茶馆式”教学法、系列教学…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不断改革并创新“两课”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案例教学法 ,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 ,“输”与“导”的有机结合 ,增强“两课”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创新“两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一、“两课”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长期以来 ,高校“两课”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武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能力,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这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合高校“两课”新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真正把教学重点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思想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对新形势下“两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寻求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把分层式教学法引入“两课”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积极推进“两课”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课"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两课"教学法的改革.我们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专题教学与系统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现代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心理咨询与环境熏陶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方法是“两课”教学改革的根本,也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现实性和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案例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案例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两课”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增强授课的说服力、实效力、吸引力,从而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两种教学法类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 《高教探索》2005,(5):65-66
本文总结了高校“两课”教改经验,把“两课”教改模式归结为“灌输式讲授型的教学法类型”和“引导式实践(活动)型的教学类型”两大类型,对其特点、利弊等进行了评析,同时提出解决“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互动式教学法对“两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运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在“两课”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同时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尤明秋 《辽宁高职学报》2004,6(6):113-114,124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优势,一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身教示范,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运用语言艺术、渊博知识等互动式教学法赢得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两课”教学改革中,各高校都十分重视“两课”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中比较普遍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方法。在“两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中应注意正确处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秀林教授生前曾倡导哲学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认为哲学教学法应当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构想。哲学教学法能否成为一门科学,多年的哲学教学实践已经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哲学教学法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带有一定难度和开创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哲学教学实践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下面我们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哲学教学法是一门科学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也把方法形象地比喻成过河的“桥”或“船”。这说明,方法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而教学方法则是人们达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和途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引导人们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会阻碍或延缓教学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我们着力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运用“五结合”教学法,不断提高“两课”教学质量,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一、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巩固和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使学生不断扩大掌握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两课”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