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药富硒硼酵母对草杂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240只草杂雏鸡,随机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120只/组,公母各半。中药富硒硼酵母以1∶100添加到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的平均体重为932.67g,试验组鸡平均体重为976.37g,对照组鸡的料肉比为2.63,试验组鸡料肉比为2.42。试验组鸡较对照组鸡体增重差异显著(P0.05)。添加中药富硒硼酵母能显著提高草杂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择 2 0 0只固始鸡饲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分别于 0、2、4、6周龄各随机抽取 10只宰杀 ,对小腿肌 (腓肠机 )、大腿肌 (股胫外肌 )、胸肌 (肋提肌 )、翼肌 (臂二头肌 )肌纤维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日龄的增加 ,不同部位纤维的直径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不同部位肌纤维直径在不同时期发育速度不同 ;肉质的改变与肌纤维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半胱胺对天长三黄鸡胸肌纤维直径的影响。将1日龄的400只天长三黄鸡随机分成四组(Ⅰ、Ⅱ、Ⅲ、Ⅳ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50mg/kg、100mg/kg、150mg/kg半胱胺,分别在1、3、5、7、9、11、13周龄时进行胸肌纤维直径的测定。随日龄的增长,各组胸肌纤维直径逐渐变粗。在第13周龄时第Ⅰ组的纤维直径是四组纤维直径中最小的一组(43.72μm),且极显著小于第Ⅱ组、第Ⅲ组、第Ⅳ组(P0.01),第Ⅲ组的胸肌纤维直径是四组胸肌纤维直径中最粗的一组(47.12μm),且显著大于第Ⅱ组、第Ⅳ组(P﹤0.05)。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显著增加胸肌纤维直径,日粮中添加半胱胺100㎎/㎏在13周龄时,胸肌纤维直径最大(47.12μm)。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随机选取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20日龄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三种优质鸡母鸡各24只,分别取其胸肌和腿肌做成切片,用于对三种优质鸡的母鸡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长度和肉品质进行比较,同时对肌纤维特性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肌纤维特性方面:三种优质鸡腿肌直径大于胸肌直径,相差范围在0.73~2.6μm之间,其中怀乡鸡>北京油鸡>贵妃鸡;三种优质鸡胸肌密度大于腿肌密度,相差范围在43.18~181.56根/mm2之间,其中北京油鸡>怀乡鸡>贵妃鸡.(2)肉品质方面:三种优质鸡腿肌肉色大于胸肌肉色,差异极显著(P<0.01),相差范围在2.62~9.01之间,其中北京油鸡胸肌肉色大于怀乡鸡,而怀乡鸡胸肌肉色大于贵妃鸡,分别大1.33和3.2,腿肌肉色上,北京油鸡大于贵妃鸡,贵妃鸡大于怀乡鸡,分别大3.64和3.19;三种优质鸡胸鸡和腿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范围在6.1~6.2之间;三种优质鸡胸肌滴水损失大于腿肌,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胸肌上,贵妃鸡滴水损失大于怀乡鸡,怀乡鸡大于北京油鸡,分别大0.82和3.09,腿肌滴水损失上,怀乡鸡滴水损失大于贵妃鸡,贵妃鸡大于北京油鸡,分别大2.3和3.49.(3)相关性方面:总体上看,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r<0),肌纤维特性与肉色呈正相关关系(r>1),肌纤维特性与肌肉pH值和滴水损失呈负相关关系(r<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Ⅰ组和4个试验组。Ⅰ组饲喂基本日粮,在Ⅱ,Ⅲ,Ⅳ,Ⅴ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mg/kg,20mg/kg,30mg/kg,40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表明:与Ⅰ组相比,(14日龄)DaⅣ的回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28日龄)DaⅣ和DaⅤ的空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空肠和回肠的重量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42日龄)DaⅡ的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的长度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回肠的长度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DaⅤ的空肠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此外(28日龄)DaⅡ的腺胃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鸡体重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但是整体观察,28日龄和42日龄草杂鸡体重是随添加Da的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半胱胺、四黄提取物和绿益康对草杂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四黄提取物和绿益康三种饲料添加剂对草杂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只1日龄草杂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0只,即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四黄提取物、绿益康和半胱胺分别按0.6%添加到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基础日粮自配.试验期为28d.结果表明饲喂半胱胺组鸡第1周平均体重比对照组提高4.27%,差异显著(P<0.05);第2周平均体重较对照组、绿益康组和四黄提取物组平均体重分别提高了12.33%、11.5%和15.66%,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29%,料重比降低22.7%,育成率提高3.8%.饲喂绿益康组鸡第1周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和四黄提取物组分别提高5.04%和4.76% ,差异显著(P<0.05),3周后平均体重提高3.96%,平均日增重提高4.92%,料重比降低15.7%,育成率提高7.5%.饲喂四黄提取物组鸡平均体重提高0.93%,日增重提高4.92%,料重比下降20%,育成率提高7.5%.说明绿益康防病促生长效果最好;半胱胺促进草杂鸡生长效果在饲喂第1、2周后显著;四黄提取物防病促生长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半胱胺对草杂鸡腹脂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日龄草杂鸡40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内两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分别为Ⅰ、Ⅱ、Ⅲ、Ⅳ组,Ⅰ组为对照组,不添加半胱胺,Ⅱ、Ⅲ、Ⅳ组添加不同剂量的半胱胺,添加剂量分别为50、100、150 mg/kg饲料,分别于2、3、4、5、6周龄每组随机抽取8只草杂鸡称重,屠宰,剥离腹部脂肪称重,记录数据,并计算草杂鸡腹脂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腹脂率,研究2~6周龄草杂鸡腹脂沉积的变化规律。结果:饲料中添加半胱胺能降低腹脂沉积,在第5周龄时,第Ⅳ组腹脂重最低为4.56 g,Ⅰ、Ⅱ、Ⅲ组分别为9.03 g、6.84 g、6.78 g,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饲料中连续添加半胱胺的最适添加量为150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8.
固始鸡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200只固始鸡饲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于0、2、4、6周龄各随机抽取10只宰杀,对小腿肌(腓肠机)、大腿肌(股胫外肌)、胸肌(肋提肌)、翼肌(臂二头肌)肌纤维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不同部位纤维的直径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部位肌纤维直径在不同时期发育速度不同;肉质的改变与肌纤维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用1日龄雄性皖江黄鸡和雄性淮南麻鸡各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在相同营养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在56日龄时对其肉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皖江黄鸡和淮南麻鸡的屠宰性状两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淮南麻鸡的色度和嫩度均优于皖江黄鸡,其中2品种间胸肌肉色差异和腿肌剪切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淮南麻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直径都显著小于皖江黄鸡(P0.05)。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择河南固始鸡、福建贡鸡和江西麻鸡各200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分别于0、14、28、42、56、70日龄对其生产性能和肉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固始鸡的70日龄平均体重为1204.23±192.60g,料重比为2.92:1;贡鸡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982.54±188.92g和3.22:1;江西麻鸡分别为1169.30±209.20和3.04:1.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在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肌纤维直径以贡鸡最小,固始鸡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选择160只闽中麻鸡在相同的环境条件饲养下,分别于0、7、14、21、28、35、42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宰杀,研究腿肌、胸肌、翅肌肌纤维直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不同部位肌纤维的直径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部位肌纤维直径在不同时期发育速度不同,肌纤维发育速度与机体发育速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身体成分与心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目的,对本单位社会体育专业09级64名男生进行了身体成分、心率及肺活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身体成分同心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体重与肺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脂百分比、肌肉百分比同肺活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体重、体脂百分比与肺活量体重指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肌肉百分比与肺活量体重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协青早A播种至始穗期天数(y:播始历期),与相应的日均活动积温(x1)、日均有效积温(x2)、日均实效积温(x3)、平均日照时数(x4)、降水量(x5)和日均相对湿度(x6)等气象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始历期与其相应的各气象因子无明显的回归关系;与幼穗分化至始穗期的x2、x3、x4和x5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y=-122.1828-8.672258x2+21.81923x3+0.775297x4+0.02011268x5;与穗分化中期至始穗期的x5有显著的回归关系:y=59.6789+0.04115873x5。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山地放养模式对五华三黄鸡的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00只1日龄的五华三黄鸡作为试验动物,对其进行210 d的生长监控,并于试验结束时随机抽取30只(公鸡10只,母鸡20只)对其进行体重、肉用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五华三黄鸡有2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在14~28日龄之间,第二个高峰在90~150日龄之间;公鸡的屠宰率为89.93%,母鸡为92.76%,全净膛率公鸡为64.13%,母鸡为60.44%,半净膛率公鸡为76.37%,母鸡为71.91%.胸肌、腿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公鸡22.23%、20.12%,母鸡22.53%、20.9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公鸡1.49%、2.84%,母鸡1.60%、2.68%,差异极显著(P<0.01);胸、腿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公鸡为1.47%、1.52%,母鸡1.51%、1.51%,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还测定了肉色、肌肉含水量、不同时间的pH值以及心脏、肝脏和肌胃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5.
橄榄蚶形态参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了1357个橄榄蚶的壳长、壳宽、壳高、湿全重、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分析表明,橄榄蚶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壳长与壳高,壳长与壳宽,壳长与铰合部长,湿全重与软体部湿重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可用线性回归方程模式表示:Y=aX+b;壳长与湿全重,壳高与湿全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可用幂函数回归方程表示:Y=aX^b。建立了经济性状与壳体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y-氨基丁酸(GABA)对肉鸡胸肌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y-氨基丁酸(GABA)和维生素E(VE)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试验将300只鸡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0羽。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25mg/kg、50mg/kg、75mg/kg的GABA,试验V、Ⅵ组日粮中分别添加50rag/kgGABA+50mg/kgVE和50mg/kgGABA+100mg/kgVE。在21日龄和42日龄分剐采样,显微镜下测算肌纤维直径。结论:在日粮中添加GABA对肉仔鸡体重和胸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以中剂量(50mg/kg)的GABA应用效果最佳。日粮中添加25mg/kg的GABA可以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胸肌肌纤维直径,促进早期肌肉生长,而一定剂量GABA(50rag/kg)与VE(50-100mg/kg)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42日龄胸肌肌纤维直径,进而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DHEA对淮南王鸡脂质代谢与抗氧化的影响。240只8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以及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有5、15和45 mg DHEA/kg的饲料)。42和56日龄各组随机抽取发育正常的12只个体,空腹称重,按常规方法屠宰,测定肝脏、腹脂、皮下脂肪相对重以及胸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测定56日龄时血清丙二醛(MD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等。结果显示:在42日龄,试验Ⅱ组肝脏以及试验III组腹脂、皮下脂肪相对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56日龄,试验Ⅱ组肝脏、腹脂相对重以及试验Ⅲ组的腹脂、皮下脂肪相对重皆显著降低(P<0.05);DHEA处理有降低血糖、血脂的趋势,其中试验Ⅱ组血清血糖、TC、TG和VLDL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血清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血清HL活性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Ⅱ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T-AOC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DHEA具有降低鸡的脂质代谢和增强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Neuropeptide Y (NP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exigenic agents in central regulation of feeding behavior, body weight and energy homeostasis in domestic chickens.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the hypothalamic NPY between layer-type and meat-type of chickens, which are two divergent kinds of the domestic chickens in feeding behavior and body weight, we detected mRNA levels of NPY in hypothalamic infundibular nucleus (IN),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 and 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 (LHA) of these two types of chickens using one-step real time RT-PCR. The meat-type chicken had more food daily (about 1.7 folds) and greater body weights (about 1.5 folds) and brain weights than the layer-type chicken at the age of 14 d. In the meat-type of chicken, NPY mRNA levels of the IN and PV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LHA, an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IN and PVN. However, in the layer-type of chicken, NPY mRN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IN than those in the LHA and PVN, an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VN and LHA. In all these hypothalamic regions, the layer-type of chicke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PY mRNA levels than the meat-type chicken di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expression of NPY in the hypothalamus has a type-dependent pattern in domestic chick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