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形势下中华武术价值取向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满足社会需要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和论述,并找出了现代社会和人对武术需要的价值取向即中华武术的安全需要价值取向、健身需要价值取向、教育需要价值取向、休闲娱乐需要价值取向、竞技比赛需要价值取向、国际化需要价值取向,以期为中华武术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使武术在正确的道路上向着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健康发展,让武术的价值在社会中能更大程度地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需要是个人对知识、能力和良好德性的需要,社会对合格公民和专业人才的需要.教育需要既在满足中激励和强化,又在激励和强化中满足.不仅德智体等层面的教育需要、内在与外在教育需要、社会和个人教育需要、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教育需要、形成人与形成人才的教育需要、对教育的普遍需要和专门需要、现实和长远需要、继承和创新需要之间有复杂关系,而且复杂的教育需要与复杂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之间构成更加复杂的关系.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复杂关系对满足、激励和引导人的教育需要,构建合理性的教育需要,实现教育目的,提升教育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不仅具备与动物相同的"种生命",此外,人作为与动物不同的类存在物,还具备动物所不具备的自为生命,即"类生命"。人是"种生命"和"类生命"的统一体,在价值问题上,实际上是作为统一体的人与自身、他人、社会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种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类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总的来说也就是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的实现。在"种生命"价值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类生命"的价值,重视对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腐败从本质上看是需要的一种异化。资产阶级思想家将人片面地理解为"经济人",以此为假设前提进行的制度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主劳动才是人类本原和终极的需要。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才能真正消除腐败现象。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人们的需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具备防止和反对腐败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薇 《职大学报》2011,(2):100-102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在于满足,即满足馆员自我存在和管理活动的需要,满足整个社会群体生活工作的需要,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价值关系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之间,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人与物的价值关系中,人始终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则是与人相关的外界物,它们间的价值关系反映着人的需要与物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价值关系中,即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中,由于个人、集体、社会都既有各自的需要,又都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其他两方的需要,因此,他们各自既可作为价值主体,又可作为价值客体。这就形成  相似文献   

8.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武术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武术的价值,提出武术价值的多样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特征在于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武术的价值在于符合人的需要;并提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利于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彼此调节、和谐运作,会形成正常、适应良好的人格,否则将演变成心理异常.人本论主张个体人格的形成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又由需要组成,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程度.特质论主张人格是人本来拥有的品质和特性.强调遗传的作用,而社会学习论则强调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格是后天学习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自产生以来,之所以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越来越发展壮大,并且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是因为在体育活动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价值属性。社会及社会成员在逐步认识这些价值属性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这些属性来不断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体育对于社会及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依归,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原动力,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着手,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力图界定体育文化需要的本质内涵,进而论证体育文化需要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体育文化需要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体育文化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内容,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及其他相关形式获得满足的人对健康和自由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需要。体育文化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它与体育发展及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人的体育文化需要的产生、满足过程,是扬弃体育的“自在”、“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竞技运动的属性出发,在辨析其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对现存竞技运动价值的认识进行剖析,揭示其运动主体的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内涵,提出满足人发展、完善的主体性需要是竞技运动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5.
教师权威存在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存在。教师职业对社会需要和教师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教师权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对公共使命的履行实现了教师权威主客观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权威的前提是自愿服从,是意志的施加者与服从者之间的统一,是以该意志对于事物现象的规律性把握为依据的。教师对公共使命本质必然性的把握与贯彻是教师理性权威发展的根本。只有以公共使命为基点的教师权威才是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16.
从竞技运动的属性出发,在辨析其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对现存竞技运动价值的认识进行剖析,揭示其运动主体的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内涵,提出满足人的发展完善的主体性需要是竞技运动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学业受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制约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学业受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教育者要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的目的,把学业受挫的学生尽快地转化成先进的学生,是现今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大学生学业受挫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试图得出相关的启示和思考,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三大范畴:"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ERC需要理论对体育教育的意义;体育需要与体育需求、体育动机、体育行为、体育兴趣具有本质性差别,是高于个体的普遍存在。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大学生的需要入手,使学生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  相似文献   

20.
"人的基本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对这个问题仅局限于心理学的领域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够的。文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反映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因此,从文学的角度研究"人的基本需要"具有一定的尝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