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诸多语言存在作格交替现象。多数研究认为呈现该现象的动词为施事不特定的使役类动词,然而汉语和日语中施事特定的活动类动词亦呈现该现象。关于其原因,前人多从动词的体貌结构进行分析,然而可交替动词的体貌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基于词汇语义学的事件结构理论,以“方式”“结果”语义要素为准可以对汉语和日语的动词词汇化模式进行统一分类,进而可以对两种语言活动类动词作格交替的语义机制做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2.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如:双宾语结构,动词的作格现象,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以及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3.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4.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层语义关系与表层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本文以汉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对立现象及其深层成因,并结合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就非宾格动词的界定问题讨论了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最后本文尝试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带地点的存现句不能作为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  相似文献   

6.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文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 ,如 :双宾语结构 ,动词的作格现象 ,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 ,以及 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7.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8.
英语方位倒装句推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地利用句法范畴内的格理论,词汇层面的动词的非宾格性,语用层面的焦点理论只能对英语方位倒装现象作出部分解释;因此只有将句法、词汇和语用三结合起来,才能对这种特殊句式的推导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语言界学者们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结构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如有人从传统语法、配价语法、格理论等方面对此论述,但均未能准确地反映和分析这一语言现象。最简方案的VP嵌套理论为这种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该理论假设这种结构中有一个隐性的轻动词,它在句法结构中选择一个NP和VP分别作为它的标志语和补足语,投射到句法的底层结构,然后底层结构补足语中的动词和轻动词合并生成表层结构。而且动词在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之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对英语中动词有着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换个视角对其进行作进一步的探讨。现以宋国明的研究为基础,尝试利用约束理论、题元准则和格理论等已有概念来解释中动句中的NP移位,并通过例子证明中动词带内外双主目的观点能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得到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赵莉莉 《考试周刊》2011,(50):28-30
最简方案代表着乔姆斯基对极度概括又极度简单的完美句法的追求,主张以经济性为原则,用一套最简单的规则和表达式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本文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VP壳理论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动词复制句及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三种比较特殊的动词结构,结果发现形式各异的现代汉语动词结构都可以用VP壳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概述了语言学家对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的探讨,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处所倒置结构的存现句是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句式的观点,相反地,很多反对者找出反例认为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中有大量的非作格动词。本文认同唐玉柱的观点,认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的这一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证据,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的类型,也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李梦妮 《文教资料》2011,(36):129-131
在儿童语言习得领域.动词习得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外研究者们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而国内有关研究在理论构建上却十分欠缺。较有影响的动词习得理论观点大致都是从句法层面或语义层面展开分析的.也有理论试图整合内外因素.兼顾动词句法及语义的获得,以便更好的解释儿童动词习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就处所格在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处所格和趋向动词、位移动词、附着动词、存放动词的关系,认为处所格是同相关动词关系密切的语义格。  相似文献   

18.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