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教学“六字诀”○于秀兰沈益亮(江苏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古诗教学六个字的基本教法应该是:浓缩语句要“扩”;古今差异要“说”;成分省略要“补”;语序倒置要“挪”;引用典故要“考”;诗眼佳句要“嚼”。“扩”:就是要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我们实践着—教学案例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锋 《河北教育》2002,(11):26-26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犤案例一犦可不可以说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公开教学渐近尾声。屏幕上投影着一组量词训练:“一()蚂蚁,一()甲虫。”孩子们高举如林的小手,应答如流。“一只蚂蚁,一条甲虫”的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刹那间,突然出现了一种“杂音”———“一(位)蚂蚁,一(名)甲虫。”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声中“标新立异”的六岁男孩何菲面红耳赤,胖乎乎…  相似文献   

3.
说课,是我省近几年来在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中兴起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已成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的欢迎。“说课”一般是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听者通常是同行,专家或领导。说课以执教者(主说人)发言为主,有时听者也可参与“评说”(即评述说课,但与评课有别),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以主说人口头表述为主,亦可辅以其他手段(如电教媒体、实验等)。说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或为研究某节课的教学策略,谈教学设计;或为探讨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谈教学思路;或围…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必修②)选入了先秦散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一。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伯说,与郑人盟。”(着重号为笔所加,下同)课本对其中的“说”注释为:“说”通“悦”。《教师教学用书》将“秦伯说”译为“秦伯很高兴”。类似这种译法很多,例如:《古观止全译》(杨金鼎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版1译为“秦伯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对基本概念的比较Chemistry的基本概念:过去听说美国理科不重视概念教学,看来属误传。从教材的整个展开情况看,他们非常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而且用很大的篇幅对概念的形成、意义和运用进行表述。不重视概念教学的印象也许来自于他们没有“单质”这个概念,曾经多次听人说:“美国的化学书中连单质这个概念都没有”。美国的教科书的确没有“单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的“元素(element)”一词有时却兼具我们“单质”的含义;有时“实物(Substance)”一词又具有我们的“纯净物(化合物)”的含义;我们还发现他们经常把“原子”…  相似文献   

6.
浅谈单元教学中教的问题温业钜,杨吉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在这句话里,叶老把“教”与“不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应该说,“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教”是(知能)量的增多,“不教”是(知能)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教师的教案设计可由五列并行构成,第一列是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第二列为教学目的(知识、思维、品格)实现的相应内容(程度);第三列为相应的教师活动(主要指对学生的引导);第四列不同步的学生活动(合作、质疑);第五列为教学反思,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可见,教学过程应突出以教学内容展开为载体,以情感激发、持续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功能-结构”理论是系统方法在实用写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结合自己研究及教学实践,从3个方面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1)国内外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的现状;(2)实用写作“功能-结构”理论简介;(3)“功能-结构”理论在实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实用写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说到批改,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这恐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了。尽管改革作文教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可是究竟怎么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指导学生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呢?通过实践摸索,我觉得以下两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是让学生明白“求得源头活水来(源泉)”的重要,二是让学生懂得“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实函与泛函”教材与教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21世纪是加强现代数学的教学,但作为现代数学主体部分的“实函与泛函”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实函与泛函”教材与教法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重点是:(1)将传统的“实变函数论”、“测度论”和“函分析”3门课程融为一体;(2)突出数学思想,重视数学证明的逻辑思维训练;(3)按新世纪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4)降低起点难点,使之易教易学;(5)适应不同教学时数的要求;(6)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化教学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犤1犦构成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故以美学从教,导审美就学,成美丽人生,顺理成章。此乃审美化教学旨趣。一、审美化教学特征1.审美化教学目的:生长过程性审美化教学不强求超脱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抽象的“高大全”;不复制成人世界失落了的希望;不追逐如流行性感冒般的媚俗时尚,教学之外无目的。正如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所说:“(1)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犤2犦他又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第二册第5单元(A)部分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toy box,car,chair,desk”;能听懂、会说句子“Where is…?It’s on/in/under…”(知识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4.
奉手书并承惠赠大著《屈赋注解》(贵州人民出版社)一册,谢谢!拜读之后,获益良多。然大著中诸多观点或受《屈原新考》(中国文史出版社,作者张中一。下又简称《新考》.转述引文矾吗,均指该书)影响,或直接采用《新考》之说,如《新考》说“汉北”是“滩北”,指“西洞庭”“古滩‘汉寿’之北”(66页、70页);说“陵阳”是指“城陵矶水域”“城陵山之阳”(73页)或“巴陵之阳”(75页),又说“陵”是“小山”,“陵阳”是“山地之阳”(175页)或“陵”“陆”通用,“陵阳”即“陆阳”,即“大陆之阳”(175页);还说“庐江”不…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提倡“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课例就是依托语篇教学以任务型活动为载体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在课例中始终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理念,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教学活动,较好地避免了单纯语言灌输和机械操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以词带句,以句连篇,通过“听”(听教师、听磁带、听同学)“说”(个人说、同桌说、小组说、师生说)“练”(练听、练说)“演”(演导游)等教学策略,在大量的听、说等交际训练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要说明的问题有三点:(1)辩证地认识“六书”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地说明传统“六书”理论的得与失;(2)采取更加达观的态度认识“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的联系与区别;(3)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正确把握未来汉字构形研究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中,空间角有线线角、线面角与面面角三类,而二面角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难就难在它不能直接度量,需借助于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而平面角既“死”又“活”,说它“死”,是指其三个条件:(1)顶点在棱上;(2)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3)边与棱垂直.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线线垂直不直观,难以把握,说它“活”,就是指它的顶点在棱上没有固定位置,具有开放性.为突破这一难点,下面举例谈谈常见的二面角求法.  相似文献   

18.
本期话题:“积累”杂议。从《老子》,我们可以看到较早的积累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积累”,《现代汉语词典》说,(事物)逐渐聚集;《辞海》说,聚集增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逐渐聚集。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一个什么是语文的“聚集”、  相似文献   

19.
陆恩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2):140-143
本文首先从语义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汉字“好”的概念意义。然后重点探讨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好”的语用功能。作者认为“好”至少有下面几种语用功能:(1)表示评价;(2)表示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3)表示一个活动或一段谈话的结束;(4)表示赞同或接受对方说的话;等等。  相似文献   

20.
对“教学理论与教学法”课的几点思考李瑞芳“教学理论与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是外语系研究生的学位课程,5学分,课内共80学时。1994年九月以前第一学期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教新课、复习旧课、小组活动等有关的教学技巧;第二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