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存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是。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深入。执教者决定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学情分析】作为云南人,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正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叫——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生:(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师: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图片。(出示图片)静静地看,看到什么先放在脑子里。如果感觉美,可以说出来。师:认识这个人吗?生:周总理。师:周总理也曾经到过西双版纳,在那里过过泼水节。师:我们再看,他们像中国人吗?生:不像。师:现在泼水节也不只是傣族人过的,那个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啦!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到那儿去过泼水节呢!  相似文献   

6.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泼水节为题材的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二下有《难忘的泼水节》,苏教版二下有《欢乐的  相似文献   

7.
接到市基本功大赛获奖选手展示活动的上课通知,我立即锁定了《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一看课文题目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因此我的教学设想也是紧扣“欢乐”而展开,试图创设“欢乐课堂”的氛围。但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泼水节知之甚少,要想打造自己所期望的“欢乐课堂”并非易事。于是,我三度磨课,经历了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使课堂一步步地接近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8.
教《欢乐的泼水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一下“泼水节”欢乐的气氛,便让全班孩子齐上,想像自己是傣族的“姑娘”或“小伙儿”,表演中关于泼水的情境。欢快的音乐起,稍作酝酿,便激昂“施令”:开始泼水啦!立刻,教室里群情振奋,伴着录音机里的水声,大家伙儿笑着喊着,你追我逐,你来我  相似文献   

9.
正猛然间,发现进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后,执教一节课竟是走一条路:利用寒假阅读王荣生教授的两本著作——《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利用所阅读并能自我吸收的王荣生教授的理念解读需要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欢乐的泼水节》《最大的麦穗》;成员碰撞智慧共同解读一篇课文,质疑问难,导师姜树华解疑;两人以"课时合理划分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的是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时无比幸福、欢乐的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耶种难忘的真挚感情,达到吟咏品“难忘”,美读颂真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目标是丰富多变的,是不断生成的,教学追求灵活的秩序。语文课堂是灵动智慧的课堂,是凸现探究的课堂,是充满情趣的课堂,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趣味,应力求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情趣回归课堂。《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但要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泼水节这一异域风俗的象征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学习的过程,认为教学目标是丰富多变的,是不断生成的,教学追求灵活的秩序。语文课堂是灵动智慧的课堂,是凸现探究的课堂,是充满情趣的课堂,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趣味,应力求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情趣回归课堂。《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但要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泼水节这一异域风俗的象征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了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图文结合,充实教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凶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的知识了解较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感情共鸣必须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相似文献   

15.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实践行为。它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独立地有创意地思考,讲究独特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学生个体的阅读体悟。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述课文,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亲历阅读。一、创设活动情境,在活动中体验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从文字到文字,重在通过问答的方式解词释句。情境型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师对教材艺术化处理,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和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身份,开展体验和探究活动,如我在执教《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加深…  相似文献   

16.
教材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作者先写总理到来之前的情况 ;接着写傣家人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热烈、隆重的盛况 ;再写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最后写幸福、难忘的感受。作者重点写了欢迎和欢度两个场面 ,表现了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 ,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高贵品质及各族人民爱戴敬爱的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今天在二年级听语文课《欢乐的泼水节》。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板演看拼音完成词语,一个男孩子对着拼音沉思良久,还是将“泼水节”的“泼”字写错了。下面有孩子小声“打土电话”增援,老师制止道: “不要出声,不许告诉他!”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的是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时无比幸福、欢乐的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那种难忘的真挚感情,达到吟咏品“难忘”,美读颂真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课文再现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听过一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这名学生读得平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