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21,(3):221-225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索体教融合相关研究领域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结论:1)体教融合研究的文献数量以2008年和2020年为两个分水岭,出现发文量激增的现象;2)形成了以虞重干、刘伟、郭修金等核心作者群和以这几位核心作者为主导的核心研究团队;3)体育类高等学府是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主力军;4)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紧紧围绕着"体教融合""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理念的争鸣、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3个方面展开;5)研究的演化趋势经过了"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和"体教融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体教结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体教结合”的案例研究以及探讨如何建立体教结合机制上,针对体教融合方面进行研究的不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教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试图探寻“体教融合”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更好地为“体教融合”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由解析"体教结合"的概念入手,探索"体教结合"的由来与发展,揭示"体教结合"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提出构建"体教结合"新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简要概述,在结合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其"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湖北省体教结合工作开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湖北省体教结合20余年来得到广泛开展,如体育学院形成"学训研"三结合基地、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中学创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等,但也存在学训矛盾严重、体教结合甚少、体教结合的目标不一致、项目设置和湖北省优势项目没有衔接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体教结合的制度建设;明确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完善"小—中—大"一条龙培养机制;健全学校竞赛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董少斌 《精武》2012,(18):47-47,49
体教结合是当前我国体育和教育领域的相互渗透,在时代的发展推进中,体育和教育的结合顺应了潮流,体教结合有着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体教结合的发展对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改革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推进体教结合的发展。对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成功典范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求体教结合长久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年来我国体教结合的目标和运作机制进行综述性的研究,对体教结合的目标和运作机制进行重新审视,构架体育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让竞技体育回归到文化教育的母体中去,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体教结合的目标,建立一套既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良性发展,又能在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再就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的真正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是培养全方位速滑运动员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对策,旨在为黑龙江省培养更多优秀速滑后备人才,使之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体结合与学校竞技体育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教体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献、访问和问卷调查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校竞技体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体结合由于受历史和传统化的影响融合度不高,目前的学校竞技体育运作模式呈多元化状态,教体结合将在经济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不断得到巩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几种体育教育思想形态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育实践中存在四种不同的体育思想形态,它们是自然主义、实质主义、调和主义和怜悯主义。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兴趣”中心模式、“体质”中心模式、“技术”和“体质”双中心模式。通过对四种思想形态和教学模式的的分析和批判,建议并倡导“训练体育课”新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最为广泛运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表象训练开始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并且主要集中在动作比较复杂的项目中。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心理训练与教学效果关系的研究较晚 ,目前尚处于探索的阶段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制订适合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 ,并且结合生理指标来检测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董宏伟 《体育学刊》2005,12(3):141-143
对7个国家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及趋势,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将7国体育教师培养情况与我国进行比较,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转型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标准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状况,提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四条基本标准和实现途径,为21 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activities and events that enab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in Croatia. The beginning of professional PE education in Croatia is related to its introduction as an obligatory subjec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Kingdom of Croatia-Slavonia in 1874. Mos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did not have the knowledge needed to conduct PE classes. We recognized two parallel systems of training introduced in 1875: the first consisted of short training courses, and the second was the introduction of gymnastics as an obligatory course at teacher-training colleges. Twenty years after these obligatory PE classes were introduced to Croatian schools, Franjo Bu?ar organized and managed a two-year course for secondary school gymnastics teachers (1894–1896) after his return from a two-year educational programme at the Royal Central Gymnastic College in Stockholm (Sweden). This high school was the first for PE training not only in Croatia but also this region of Europe. In 1959, the first Croatian institution for PE educ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High School for Physical Culture in Zagreb.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经过分析研究,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能力的概念,揭示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基本结构是由3个层次、6个系列、43项因素所组成的。当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力还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不平衡,其主是原因是: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旧的课程设置的束缚,教学设备落后等,培养学生能力应遵循计划性、渐进性、结合性、实践性、个体性原则,制定四学年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本文探讨了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从学生需要、拓展训练自身优势、政策依据、师资保障与实践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其进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以期为学校体育引进拓展训练,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构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期望和要求出发,分析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了构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保障和发展高等体育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有效保障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问题。结果表明.建立新的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观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有效保障高等体育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智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8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