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栩静 《文教资料》2008,(26):21-22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其剧作<美狄亚>中塑造的"美狄亚"这一著名弃妇角色一度因为"叛父杀弟"、"杀夫惩子"等行为背负上了"恶妇"的罪名,但这些看似有违中希道德的将人类的超常态特性推向极致的行为正是其性格的鲜明特征,失之则不成为"美狄亚",其形成亦是符合人类心理规律的.本文则试图从"爱"的角度出发,对其一系列残酷行为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分析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美狄亚》中主人公美狄亚的弑子行为,沿着“弑子惩夫”这条伦理主线,还原古希腊时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美狄亚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面临的艰难伦理困境,强烈的伦理取向指引了美狄亚做出最终的伦理选择,也使她在痛苦中实现了自我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悲剧继普罗米修斯的一系列形象后,俄底浦斯、安提戈涅、美狄亚等展示出的一系列冲突,更进一步深入到了家族、城邦以及城邦与城邦之间的更广阔的现实境况的各个层面。本文以命运悲剧为例,对此关切的深层内涵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田纳西.威廉斯的名剧《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出该人物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形象分别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四种女性典型——"被赞美和被惧怕的阿佛洛狄忒""被诱惑和被抛弃的欧罗巴""神圣母亲地母"和"邪恶母亲美狄亚"为原型。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神话与美学三个层面探讨了古希腊文化精神中的"爱欲"问题,指出"爱欲"内部的二元划分是构成古希腊文化精神的阴阳两面,也是传统西方思想的内在对立紧张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6.
强粲 《现代语文》2007,(9):98-99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戏剧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是一个为爱情不顾一切却惨遭抛弃而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结束感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的人。她是不幸的,是被古希腊社会专制制度所压制的女性,但她又是不甘命运具有鲜明叛逆性格的女性。她最后的复仇有着惊世骇俗的效果。本文将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粗略地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明清江南文学既是宋元文学之深化,又是近代文学之预演。明清时期士商的融合培育着新的商业文化,表现为非儒观念与民间文化的结合,雅俗文学的对流互动成为时代的显著现象。明清文人以言情为最主要的写作策略,言情以张欲,言情以反理,言情以明性,其作品内容包含着雅与俗的分合消长,娱乐与教化的彼此纠结,最终达成言情以启蒙。讨论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文学形态层面,即雅与俗之分合,娱乐与教化之消长;二是文学主题层面,表现为从"原欲"到"情本"的跨越;三是文学精神层面,江南区域之文学经典高扬启蒙大旗完成对雅与俗、娱乐与教化的双重跨越。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数学流派哲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七世纪至其后的一千多年的古希腊时期 ,是古代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历史时期 ;出现了众多的学派以及哲学家、思想家和理论学者。他们为古希腊文明谱写了世界历史上科学发展的最辉煌的篇章。该文旨在通过对古希腊主要数学流派哲学思想的比较 ,再现古希腊数学文化理性的发展过程 ,折射出古希腊灿烂的历史文化文明层面。  相似文献   

9.
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形象、作为妻子形象、作为母亲形象三个方面,其悲剧成因可从社会历史、宗教文化、女性人格三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狄亚的悲剧与传统妇女的无奈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狄亚的故事见于古希腊传说中的阿耳戈英雄传说。在这个故事中,美狄亚只是为陪衬伊阿宋的形象,并非主角,但美狄亚性格中令人赞赏的因素及其悲剧性的命运却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歌咏赞叹。古希腊大悲剧家欧律庇得斯,对女性的艰难处境和火山爆发式的反抗复仇做了震撼人心的刻画。人们赞叹美狄亚对待爱情的忘我及轰轰烈烈,憎恨伊阿宋的忘恩负义,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观念,感叹社会竞无法深护这样一个为爱做出巨大奉献的女性。于是哀叹“自古红颜多薄命”,“痴情女人贞心汉”,人们所要谴责的似乎就是伊阿宋这样的贞心汉。但是,假若伊阿宋不贞心,那么美狄亚是否就幸福了呢?作为女性的美狄亚,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她存在于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呢?怎样的女性才是一个幸福的女性?本文试从这些问题人手,来探讨一下传统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直在讨论古希膜明的特征,也得出了许多鲜明见解,本强调在论述古希膜明特征时,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即古希膜明的开放性,扩张性,和古希腊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古希腊罗马的自由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罗马自由政治哲学是孕育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母体。通过对古希腊罗马自由政治哲学的自由、民主、正义、国家等理论的梳理与分析,力图展示古希腊罗马自由政治哲学的特点及其内在矛盾,阐明古希腊罗马自由政治哲学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并从社会现实基础与哲学思维范式角度扼要评析古希腊罗马自由政治哲学的成因,揭示其与自由主义的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希腊艺术与希腊宗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希腊宗教对于希腊的建筑,雕塑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繁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这些艺术形式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15.
论古希腊男人与少男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人与少男之爱是古希腊同性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含义是指成年男子对少年男子精神上的爱慕。在古希腊,它兴盛于公元前6至前4世纪,流行在贵族阶级和富有公民中间。在男人与少男之爱风行的过程中,古希腊社会发展起一套爱者与被爱者的行为规范。与现代意义的同性恋不同,古希腊的同性恋者在爱慕少男的时候,一般不排斥异性恋,主动与被动是古希腊世界性行为的基本对立形式。古希腊妇女的低下地位尤其是女性公民与公共领域的隔绝、古希腊人对美和智慧的追求,是男人与少男之爱得以在古希腊社会长期盛行的原因。这种同性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并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具有教育的功能,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也为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爱的学说创造了条件。但是,男人与少男之爱的流行对古希腊男女两性的关系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怀疑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古希腊怀疑主义是西方近代怀疑主义哲学的渊源。章从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等三个方而进行中两之间的横向比较,以此剖析古希腊怀疑主义的成因,进而指出怀疑主义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从另一侧面也揭示出怀疑主义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陷入凝滞状态的思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雅典原本是古希腊世界的二流城邦,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及其伯利克里相继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社会改革,为雅典社会注入了不竭的发展活力,打破了社会僵滞不前的状态,导引雅典逐步走出衰微困局,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建筑等领域渐次领先于古希腊其他城邦,并最终跃升为古希腊世界的文明中心。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被认为是最动人的希腊悲剧之一。对于她的复仇方式,人们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本文将分别从创作主体选取题材的审美心理过程和作品中心人物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母体文化背景等角度阐述美狄亚复仇方式的悲剧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