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初一学生学历史,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在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而是通过埃及胡夫金字塔发掘历程的讲述,告诉学生考古学家是怎样去从事考古挖掘的,包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怎样进行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而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品德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掘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内容并加以充分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心智潜能的开发,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苏教版小数教材之所以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是因为这套教材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处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识的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感到编者既注意教法的指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现行的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就是以语言塑造形象的审美性,包括形象性、情感性、间接性等特点。朗读教学,即通过音像器材、教师、学生的朗读,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这种教学活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新在哪里?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数学教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这套教材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新体系。这种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有利于用美的 情感感染学生,充实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发掘语文 教材的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7.
怎样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通过某些适宜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来感染教育学生,发掘爱国观点的潜在因素,能动地发挥教材中固有  相似文献   

8.
情知教学论认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包含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教学时,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陶冶性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如果没有对形象的直感,也就没有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地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每篇课文的情感特征。只有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切的感受,在备课时才会溶入个人的情感,上课时才会以…  相似文献   

9.
2002年秋季开始,新会市首次试用新课程教材,我们三年级的教材也有较大的改动。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我细心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和特点,观摩深圳南山区等地的试验课,注重贯彻课标的新理念,发掘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有趣。  相似文献   

10.
徐静 《辽宁教育》2004,(11):44-4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创设数学情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1.
石玉玲 《科学教育》2006,12(4):60-61
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94页“功和功率”一节,教材通过对插图分析得出:从能量的角度来确定“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说法,笔者对此有异议。教材开始通过人用动滑轮提起物体的插图告诉学生说明: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升高,物体的势能增加了。通过两个人用绳子拉小车的插图告诉学生: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小车的动能增加了。通过汽车刹车的插图告诉学生: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低,动能减少。综合上述实例得出如下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接着,教材又运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中选修教材“不等式选讲”对柯西不等式的呈现方式是:先给出二维形式和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再要求学生归纳猜想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绝大部分教师是按照教材的这种方式进行处理的(如果学生归纳不出,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如何构造二次函数,利用判别式法来证明(更多的是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或自己直接操作).  相似文献   

13.
走向新的教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凯 《师道》2002,(7):33-35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教材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4.
陈静 《湖南教育》2006,(5):43-43
教材是教师最常用、最熟悉的课程资源。教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平常我们使用的教科书(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是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张力的不竭的学习源泉,是学生成长的坚实平台。教师必须注意教材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沟通,使学生对教材这个“点”的学习能基于一个广阔的“学习的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做到既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课程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惟一的“法定课程”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但也有的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新的课程教材。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由课程教材的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什么     
新学年的教材变了,如何应对这些新变化?有没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窍门?那我们就得思考:教材到底是什么?下面举例说明. 这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内容.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应该能对四个方位(东、西、南、北)判断正确,为什么教材要把这一内容放在三年级下册?是不是有点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材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应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充分利用教材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提炼知识精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仓库,形成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师按照国家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掘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数学史、数学趣味题等多元课程资源,根据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心理发展特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对选用的数学教科书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对课程的难度及讲解进度加以调整,开发出新的数学教材,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数学课程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没有针对性、不相适应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标准,获得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高等教育政策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发掘教材,传授学生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通过课外阅读延伸,扩大课本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加深课本容度,深化课文理解。培养充实学生文化底蕴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部分区县进行了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在这一年中,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观念和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在课改中转变观念本次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师加深7中小学管理.2002.10 ?了对课改基本精神的理解。在实验前,不少教师认为,课程的功能主要是传承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现在,实验教师认识到,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承社会的主流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