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规律,分析了短道速滑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 能力,并提出几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比赛中使技术、战术的发挥将起到积极作用。就此提出几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在比赛中技术、战术的发挥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提出几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研究对象为备战第18届冬奥会的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研究时间为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所实施的围绕冬奥会赛前系统训练阶段和冬奥会临赛前阶段的心理能力培养体系对增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心理能力培养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影响短道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况,认为我国短道速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运动智力和文化修养,情绪控制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优势竞争意识和技战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心理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影响短道速滑运动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理想心理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在军  张江涛 《精武》2012,(32):11-12
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定义的总结,以及短道滑轮优秀运动员专项心理意义,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的阐述,探讨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此赛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秀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游  杨杰 《冰雪运动》2003,(4):12-14
运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28名优秀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13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对数据用多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我国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心理能力由5方面组成,依次为协调能力、心理状态控制力、目标定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时空判断能力。建立少年短道专项心理能力结构,所得性心理能力由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时空判断能力组成。可得性心理能力由心理状态控制力、目标定向能力组成。  相似文献   

10.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