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对抗文本”和“对抗记忆”出发,反省教师的角色并结合吉鲁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分类,呈现出批判教育学中教师的理想角色。最后,文章从吉鲁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中,对我国当前的教师角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从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相应的批判教育学思想出发,可以重构批判教育学视域下的教师角色。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下的教师关注学生广泛的认知旨趣,致力于主体间无压抑的自由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其自我抉择能力。其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在"转译者"这一新身份中得以重新构建,其职责在于沟通学生的经验知识和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3.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4.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批判教育学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对传统的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以“批判”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该方法强调通过相关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语言分析,对一切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批判教育学方法论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突破了教育研究方法“一元论”的局限,但也存在绝对否定和空想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批判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判教育学的发展面临着三大困境:为谁批判的立场困境;如何批判的风格困境;批判必要性的价值困境.只要那些处于受苦和异化环境的人存在,教育批判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批判教育学就能从困境中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郑金洲批判教育理论是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派别。它自六十年代以来汇综了多种思潮在内,形成了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众多的教育家卷入了这场思想运动,有的积极推进批判教育理论,有的抵制、批评批判教育理论,还有的对批判教...  相似文献   

8.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的视野分析德国批判教育学反对权威与解放的共同理论主张,探讨其对德国教育民主改革的促进作用。德国批判教育学之权威与解放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教育民主化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批判的教育学流派是联邦德国的三大教育学流派之一.这个学派于70年代取代精神科学教育学和经验教育学流派,在联邦德国教育学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到了联邦德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所有领域.本文在这里对这一学派仅作初步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批判的教育学流派的起由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时学生运动的高涨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愈益扩大,并深入到了教育学领域,为一批教育学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政治主体。后殖民理论研究由于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实质、重新论述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而为批判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批判教育学发展出一系列的原则,如教育应当与政治相联系,理性与知识的概念需要重新解释,教育学需要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创造新的知识,差异与伦理在教育学中应得到特别关注,等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批判教育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认识是"教育应该是政治的",基本立场是站到弱势群体的一边,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教育学把实践理解为在民主授权的合法性前提下规范的政治活动.以上特征使它与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发展的道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的语言批判是把教育学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的研究,从分析哲学的角度考察,教育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语言问题,亟须澄清,概念必须在语境中加以运用,概念的使用,要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描述性陈述必须与评价性陈述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批判教育学的权力批判,沦为一种再生产与抵制话语的强迫重复现象。这种误区根源于他们试图从权力外部入手、寻求客观知识进行抵制的思路,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教育权力的多元构成特点,以及权力与主体之间的共构关系。福柯式微观权力分析发现,教育权力由国家、地方、教师、儿童等多元矛盾性主体偶然性构成,其目的在于生产儿童。这些特征决定了有效的权力批判必须从权力关系内部入手、发挥批判者自身的觉悟意识,以自身主体性的分析为内容而展开。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批判教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于欧美思想界、风靡70—90年代,影响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文艺理论与批评、语言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文化思潮.随着后现代理论与概念的广泛运用,后现代思想体系也层出不穷,并且影响到西方教育理论的构建,批判教育学(Kritische P(?)dagogik/Critical Pedagogy)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教育理论中的反映,本文就西方批判教育学形成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理论框架与思想特征作一初步的述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6.
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市场化的批判展开,认为资本主义金钱逻辑向教育领域的渗透造成了教育产品、主体、观念、介质的市场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再生产"出符合资本主义劳动技能需求与意识形态规范的"虚假主体".齐泽克提出了自身的"教育游移化"见解,主张通过知识模式的创新化、教学形式的灵活化、教育角色的多元化等手段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化教育积弊的攘除,营造出潜移默化、主体互构、体验至上、抗拒市场逻辑"捕获"的批判性教育体系.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既有创新性、批判性,又有抽象性、思辨性,必须在认清其理论得失的基础上感知其理论意旨,以此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批判教育学看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和回顾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史基础上,提出从批判教育学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共同点入手来培养当代学生批判性和主体性思维的重要性,借用批判教育学中的对话式教学方法,彻底转变师生在教育中的角色,以实现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社会思潮之一.“批判教育学”(Critical Pedagogy)是在“批判理论”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且雄心勃勃的竞争者”①.本文首先探讨“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探讨“批判教育学”的流变及其研究的不同层面,最后对“批判教育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一、“批判教育学”的渊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由“法兰克福学派”(theFrankfort School)所创立的.该学派产生于三十年代的德国,因为源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而得名.该学  相似文献   

19.
从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反文本"和"反记忆"出发,并结合吉鲁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分类,可以对传统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作出反思和批判,并由此确立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观,这对于构建我国师生关系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行教育学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指出其存在的样式单一、概念模糊、内容空洞或缺失及观念陈旧等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学教材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