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府—产业—大学"(官产学)三螺旋创新范式自从在1995年被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劳埃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首次提出以来,尚未发现有相关研究对官产学三螺旋创新国际研究成果展开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鉴于此,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SCI-EXPANDED、SSCI两大数据库所收录的1995—2019年期间三螺旋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为样本,综合使用共被引分析、引文网络关系分析、主路径分析和文献耦合分析等多种基于引文分析的量化方法,对官产学三螺旋创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及其知识基础展开全方位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三螺旋创新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受到信息熵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三元模型理论、"模式2"知识生产模式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影响;三螺旋创新研究已经由早期的基础概念性理论阐述逐渐转向了对创新主体三螺旋非线性互动的量化研究,但是很多研究仅局限于对非线性互动关系的简单描述与刻画;同时还发现三螺旋创新研究领域存在两个派别,分别是基于三螺旋算法的定量研究派别和基于三螺旋框架的定性研究派别。最后,从三螺旋主体间关系、国家情境与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总之,本研究采取一种较为新颖的文献综述方法对三螺旋研究文献展开梳理与分析,为未来综述类文献在研究方法上对某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为后发国家引入欧美发达国家的三螺旋创新思想来指导本国的创新实践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竞争力:信息集群螺旋推进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集群自身发展的特点呈现出螺旋加速推进模式,其模式包括三个阶段:螺旋递增阶段、螺旋不变阶段和螺旋递减阶段.影响其不同阶段发展的原因有三个,即知识、机遇、价值.信息集群螺旋加速推进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各类型图书馆实行信息集群管理.  相似文献   

3.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当前,国外对创新三重螺旋的研究口渐增多,影响日益广泛.在简要概述创新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创新三重螺旋研究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如对三重螺旋基本构造的新探讨、研究对象的扩展、应用的拓展、测量和检验等的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结合当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分析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户和资本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作用,探索了三三螺旋模式的构成、主题及协同模式,设计了三三螺旋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意在为多个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定位选择、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转模式、核心机理的设置提供思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还为三螺旋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采用三螺旋空间理论构建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互动逻辑的分析框架,以国家02重大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政策驱动下的国产光刻机装备产业发展为例,解析具有中国特殊性的光刻机装备产业发展背景、产业联盟及运行机制、产业发展的三螺旋模式和三螺旋空间,探讨我国应用型大学发展外部三螺旋环境创建的必要性,论证了光刻机产业实践对应用型大学外部发展环境创建的积极意义,并对产业政策区域覆盖不足提出大学三螺旋环境创建的建议。本研究将推动大学-产业-政府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认知,对增强和促进大学的应用性环境创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生产“模式3”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刻画和解析趋向于更高维度的结构复杂性、主体协同性和情境适应性等方面展开。为此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作为牵引,以多重螺旋创新模型作为切入视域,按照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演进脉络,分别对三重螺旋、四重螺旋和五重螺旋视域下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系统综述。回顾发现,多重螺旋分析视域在其解析维度上的增加,是伴随研究者们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内外部运行机理,在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方面认知程度的不断细致和加深而递增。三重螺旋作为经典的刻画模型,为解释在不同制度安排之下,大学、产业和政府这三类参与主体协同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四重螺旋作为三重螺旋的进阶展示,深刻揭示出螺旋动力中隐含的信任危机和民主约束,从而为高级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科学本身进行“后常规科学”的思考开辟出了制度反思的空间。五重螺旋则是在创新生态系统真正直面生态问题后的进阶反思,清楚回应了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创新和可持续究竟该怎样实现协同这一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展望,建议在三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一是如何认识好“政府主导型”螺旋模式在创新生态系统演进...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促进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社会实际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本研究以三螺旋理论为支撑,基于大量的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调研,构建了“政府-专家团队-企业”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螺旋模式,阐明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剖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并利用四川农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予以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专家团队-企业”三螺旋模式尽管存在的主体固定、信息服务力量不足等局限性,但结合了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符合中国农情特点,有助于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落地应用。本研究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螺旋模式的运行机制提供思路,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借鉴,探索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天津市近五年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报告,对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活动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三螺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企业、政府和大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文章首先探讨了三螺旋模型的结构及理论含义;随后对创业型大学的衡量标准进行归纳;进而探讨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我国创业型大学的构建模式,即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在结合国际上成功的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的不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创业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模型的提出、发展、生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把三重螺旋创新模型与其他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创新障碍,认为三重螺旋模型是适合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且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研发背景下,供应链各主体创新决策意愿与供应链整体创新利益的3种契约模型.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情境下,补贴比率的区间选择决定激励效果;双向惩罚契约对产学研合作供应链决策基本无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能有效平衡供应链上下游利润分配问题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合理运用有效的激励契约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产学研供应链中的价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海滨  李垣  谢恩 《科研管理》2004,25(5):46-51
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战略联盟成为企业间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高达40%—60%的失败率一直是困扰联盟管理的一项难题。本文总结了战略联盟高不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学习型联盟与合资企业两种重要的联盟方式探讨了特定联盟形式的不稳定性的特点以及促进联盟稳定的机制设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外三重螺旋计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军 《科研管理》2006,27(6):19-27
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然在中国却才处于刚生起步阶段,更不肖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这里,文章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定量的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国别区域比较分析,它是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进行三重螺旋算法的。另外,给出了基于三重螺旋框架下的中国论文情况及其问题分析并得出了相应一定的价值性结论与建设性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78位博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被调查者对学术论文代表理论研究水平、学术期刊存在品质差异、期刊品质与刊载论文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持认可态度。在独立认知评价模式下,学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往往因其在低品质期刊发表论文而得到较低的非正式认可度;在比较认知评价模式下,该非正式认可度主要由论文的质量决定,与论文数量没有关系;认知评价模式对部分类型学者理论研究水平的非正式认可度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调查还发现:研究方向聚焦与发散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因被评价者所处不同的科学社会层级而不同。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提升理论研究水平非正式认可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扩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详细分析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发展历程,综合归纳出技术扩散研究各个发展阶段在基本理论、模型和应用领域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对当前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研组织团队运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科研组织中导入团队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探讨了组建科研团队的前提条件及其运作模式 ,着重分析了组建科研团队的关键问题和科研团队动态协调的管理方法 ,旨在寻求科研组织中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础研究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真真 《科学学研究》2003,21(4):367-372
本文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年空缺 ,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情绪这一现象出发 ,历史地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困境、原因及其影响 ,并且着重探讨了我国资源配置和科研管理现存制度及运作方式给基础研究带来的问题与危机。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Social commerce, an emerging phenomenon rooted in social media and Web 2.0 technologi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social commerce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Now, social commerc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emerging research area.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fine the boundary of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and then attempt to review the extant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this study surveyed 1369 peer-reviewed academic publications in the social media, Web 2.0, and other related areas. Following the survey, 418 of the pub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Then,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SA), a text mining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e of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LSA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major research themes in the current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organization, advertisement, and word-of-mouth. Each theme discusses topics such as innovation,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reputation, among others. In addition, we identify some interesting trends. The first main trend is that innovati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user-generated content remain the major research topics, although they are experiencing a slight decline. The second main trend is that online reviews, trust, and e-word-of-mouth are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研究:演化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究议题已经逐渐融入创新、创业等诸多领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目前该领域缺乏系统性回顾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经济和管理类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和应用场景演变的整个过程,围绕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基于重要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阶段解析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化过程,系统性归纳了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应用场景,探索性地提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研究不断演进的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数字技术应用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促使产业层面创新理论和实践的转型,推动学术界持续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情景方向上研究的不断深化;(2)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重构产业的商业模式及战略,推动与数字化转型活动相关的价值获取及创造方式等研究议题的持续展开;(3)数字创新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创业成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及数字创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实践,推动学术界对以“数字”为基础研究的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对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解析。研究内容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和产业实践创新提供了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20.
基础研究的制度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青华 《科研管理》2001,22(5):39-44
本对基础研究的经济属性做出了分析,认为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改进来解决,放弃课题立项的做法,针对发表基础研究的成果予以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