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类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过确立合适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帮助幼儿建立亲社会行为;提供和及时添加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适时指导,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创造条件;评价总结,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是大班教师不应错过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观察记录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表现,研究分析游戏对促进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通常采用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但是教师往往只注重游戏的目的而忽视幼儿的参与性。通过对幼儿游戏情境外在性参与和内在性参与两种不同程度的参与形式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幼儿游戏情境的内在性参与更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引导幼儿从外在性参与过渡到内在性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亲子游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210名5—6岁大班幼儿(101名女孩,109名男孩)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都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显著相关;体育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依旧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子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因幼儿性别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对女孩的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5.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组织起来简单方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和练习,对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非常可观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本文提出一些进行角色游戏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视频录制的方法让被试自我报告尴尬事件以诱发被试的尴尬情绪,视频录完后让被试完成《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并让其他对实验不知情的人对视频中被试的尴尬表现程度进行评定。以研究他人觉察的被试尴尬表现程度与被试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程度。结果表明:他人觉察的被试的尴尬程度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二者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为基础,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研究工具与方法、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 ,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 ,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 ,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 ,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 ,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互惠性、利他性、公益性和群体制约性.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有助于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行为是弱智儿童适应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弱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弱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相比表现不同,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又是弱智儿童的一个特殊类型,影响弱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病因、智力等。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我增强需求既要提升自身积极品质和个人价值感,又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整合与适应,从而提升社会价值感。这种自我增强需求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能动性和社交性两条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在能动性方面,助人效能感和自主性助人动机是两个重要因素。助人效能感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制约环境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社交性方面,个体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开性的知觉,以及对"施助者-受助者"双方的关系表征,或者对亲社会行为意图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能够准确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而可知,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是三者互构的机制原理。社会分工引发的社会性别消解了群体的生理性别,代之的是极为相似的社会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参与程度等都会再制着孩子的理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结构中的格局序列。  相似文献   

17.
Empathy,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Relations between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empathy,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are important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In this study, all 3 areas were assessed across methods and sources.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and empathy were evaluated in 73 children in 3 age groups (5-, 9-, and 13-year-olds) by measuring facial and verbal responses to emotionally evocative videotapes and by ratings from best friends, parents, and teachers. Measures of emotional insight and role taking were also obtained. Prosocial behaviors were assessed by 3 laboratory tasks and by ratings from best friends, parents, and teachers. Confirming expectations, latent variable path analyses (Lohmöller, 1984) indicated that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emotional insight, and role taking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latent empathy (multiple R 2= .60). Boys' empathy, in turn,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prosocial behavior, R 2= .55. In contrast, girls' empathy was related to prosocial behaviors with friends, R 2= .13, but not to cooperation with peers. Thus present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and clarification for certain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also raise issues that need cla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惠菲 《海外英语》2014,(12):290-291,297
Children's skil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s a significant index of their following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social behaviors which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are fundamental representativ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resent essay illustrates an indepth review of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family,peers, school and media in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s and also indicates the limitations of each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有关亲社会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较为全面、深刻的亲社会行为动机理论,旨在揭示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文章扼要解释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并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移情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就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移情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