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展示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范例,显现研究各原始运动形态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的有效途径,还要运用文化人类学进行具体深入的解释和分析,通过理论建设为倡导生态体育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更完善的思路.研究发现,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是从竞技到体育的萌芽进程中的活化石,至今仍不具有体育性质,应视为一种体现独有民族性格的巫术礼仪性的游戏竞技遗存.在体育视野之外,该竞技游戏仍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留下若干谜团.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不仅确认了一项传统身体活动的性质,倡导文化遗产保护应包括其生态环境,还印证了体育人类学对体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苗族的独木龙舟是举世无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field-work)方法,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7个苗族村寨独木龙舟竞渡的选手进行了体质形态的调查测试.结合体育人类学理论,进行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全国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国际标准竞技小龙舟运动员的体质分析;对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贵州世居苗、侗、土家、布依等民族的体质形态进行比较,对其体质人类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表明苗族独木龙舟作为一项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延续力的传统习俗,并无体育意识和健身动机,其运动形式可以视为体育萌芽,实质上,更应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体育研究至今,我国的体育人类学从萌芽、成型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人类学研究涉及学科基础理论、少数民族身体运动游戏、竞技与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与人类发展等各个方面,正在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成为体育的新兴学科,也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年轻分支.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召开,我国体育学者承办了两个专题会议,开启了一个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体育人类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从体质和文化诸方面来综合研究人类体育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尽管人类学本身的历史较长,但体育人类学却是短短十几年内才正式登台亮相的新兴学科。据现有资料,它是由美国人类学者1985年公开推出的。’引这门学科的出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研究体育,迟早要涉及人类学,离开了人类学的体育理论很难说是成熟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这门新学科诞生的前后。1体育人类学的萌芽19世纪后半期,作为一门新兴学问,文化人类学一开始就将传统游戏和体育萌芽作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当然,那…  相似文献   

5.
该文是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一.通过对人类学对体育研究的台阶式影响,划分成体质人类学潜移默化影响的初期阶段、用文化人类学指导学科构建的主动引进阶段以及正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的新阶段,推动体育研究进入协同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赵晋 《体育科学》2002,22(5):104-104,127
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2000年,贵州省按照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贵州省首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文利用这次监测中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人群体质下降明显,肥胖率增幅显著。数据统计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体育空间和时间供给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生活饮食不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感游戏"作为集娱乐与肢体运动为一体的电子游戏产品,其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日益广泛。青少年最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将"体感游戏"应用于青少年体育当中,提升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意识,引导青少年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娱乐的心理需求,通过适当的引导更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青少年身体运动和锻炼的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9,(6):57-63
在我国都市化水平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都市的复杂性、动态性、突变性以及生存匿名化、人际陌生化等特征,使得以小范围、异质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体育人类学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都市体育人类学是在都市人类学和体育人类学交叉下形成的研究视域和方法,它是针对都市体育的问题特征,融合地理学、空间哲学、都市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等多学科,从体育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论内部延伸出空间分析、精神地图等多位点民族志的方法。就学科定位而言,基于体育对空间再定义的深度、力度以及其直切体验空间的独特性,都市体育人类学虽然是交叉学科,但在学科属性上仍然是体育学。列斐伏尔和哈维认为,唯有在不可逆的都市化中"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建立"游戏的都市",才可能逃离都市人的异化。体育是最具代表性和活力的游戏,它甚至就是游戏本身,它能够赋予都市空间以日常生活意义、打破阶层界限、构成自治团体,这使得都市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与人生存的地理环境、地域风俗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以及人类遗传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地理与人文的视角对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环境进行研究,采用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体育文化学、体质人类学、体育原理、民族体育、民俗学等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我国古代医学、现代医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质学的由来、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并重点论述当前我国体质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体质学发展的思考。研究认为,中国"体质"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合一"是我国古代体质观的精华。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研究"。成熟于"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2000年在我国开展了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7~19岁)、成年(20~59岁)和老年(60~69岁)人群的体质监测工作。标志着体质研究已上升为我国体育科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我国的体质研究应该尽快提升体质测量与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化,以便科学和便捷地指导国民进行体育健身。  相似文献   

12.
从阐释人类学的视角,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中的认知逻辑起点、研究性质、田野调查、民族志表述、认知视角以及个案与理论归纳的关系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反思.研究表明,阐释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对处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有: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的认知逻辑起点在于对其意义的解释;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应是以质性研究而不是量化研究为主;"持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近经验和远经验并置观"有助于克服田野调查法自身的不足;深度描写是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中可尝试的表述方法;应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个案进行研究;应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归纳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文献综述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研究方法,把游戏、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结果有: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它标准化之后的形态--体育的本质也是如此;游戏是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源,而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脱离体育的源头和它所依存的文化内涵而解读体育,从而想当然地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是不科学的;必须从人类学的视野来重新思考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据统计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体育空间和时间供给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生活饮食不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将"体感游戏"应用于青少年体育当中,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娱乐的心理需求,还能适当引导其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方法为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更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并检验我们体育教学的效果。我们用跟踪研究方法,对我院部份学生体质进行测定调查。四年来,五次测定了学生体质的十个指标,积累了一万七千多数据,选择了一部份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按四个方面进行:1.学生入学时及二年体育课后,体质各项指标测定值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青年的平均值(以下简称标准值)比较。用单侧七检验法检验各项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2.上体育课的二年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自身对比。3.用单侧七检验法检验无体育课的三年级学生体质指标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的发展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依托体育美学和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倡导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中华民族自源文字是目前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图画象形文字,对具有代表性、处于原生态的东巴文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未见从身体运动的角度探讨其形成过程的文献。对东巴文中有关身体运动的动词进行分类研究是初步尝试。借助体育科学中的人类动作发展理论,解释身体动作对文字形成的影响,有助于厘清一些有争议的重要学术假说,为田野调查的实证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体育方法学是研究现代体育方法问题的知识。这里所说的体育方法,指的是身体教育的方法,是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应用体育运动及其他手段去增强人民体质和促进我国民族体质完美发展的方法。由此看出,体育方法学是研究身体教育方法问题的知识。体育方法学已经成为国际统一的用语。中国现代体育方法学,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酝酿,首先是从个别地方的少数体育教师开始的,一九七七年以后,进行这方面研究和实验的人逐渐增加了。一九八二年开始,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其它多种形式,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质下降仍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建立包括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在内的健康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手段,以达到增强大多数学生体质的目的。为此我们对我院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体质水平和学生锻炼与不锻炼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