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衢州市柯城区实行了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2008年,柯城区的“名校托管”演化为“一校两区”模式并向初中学校、幼儿园、特殊学校延伸。在衢州市柯城区实行“一校两区,均衡发展”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柯城区重点学校的兴华中学于2008年8月正式接管了相距15公里的农村薄弱学校——华墅初中。  相似文献   

2.
在衢州市柯城区“一校两区,均衡发展”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柯城区重点学校的兴华中学于2008年8月正式接管了相距15公里的农村薄弱学校——华墅初中。为此,我们对一校两区管理模式下的特色校本研训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全面启动了城区名校、强校托管农村完小的实践,先后由城区七所名校、强校与农村完小实现"人、财、物"的基本统一,全区千名农村学生与近百名农村教师享受"同城待遇"。这一举措带来了强大的社会反响,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堪称"填平城乡教育鸿沟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优质初中校。2006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历史名校。2008年历史名校的改扩建工程启动,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在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抢抓机遇,以建设历史名校为契机,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并提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城乡区域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漳平三中开展"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以"一周一教研、一县一课改、一月一检测、一校一课题"等教科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片)区教育改革实践,逐步形成"精细管理+研训创新+内涵提升"促进城乡初中校(片)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7牟9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全面启动了城区名校、强校托管农村完小的实践,先后由城区七所名校、强校与农村完小实现“人、财、物”的基本统一,全区千名农村学生与近百名农村教师享受“同城待遇”。这一举措带来了强大的社会反响,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堪称“填平城乡教育鸿沟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7.
孝义市在实现办学条件城乡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开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一是在城区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在考察杭州市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后,孝义市结合自身实际,于2011年8月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模式,以"名校"崇文  相似文献   

8.
乐军 《湖北教育》2009,(8):33-33
尽量缩小城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差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武汉市洪山区中小学校总数89所,专任教师总数3940人,其中,农村学校49所,占全区中小学校总数的55%,农村学校专任教师1320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33.5%.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师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着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区教育局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大力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历史的名校。近年来,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学校从2009年开始兼并弱校,2011年正式组建教育集团,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四部。学校现有班级110个,教师338人,学区范围10个社区。学校通过适时开展"顶层设计",全面践行"实施路径",顺利实现了从学校到集团的转型发展。一、适时进行"顶层设计",促学校向集团转型在沈河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集团的使命在于发挥集团  相似文献   

10.
抓住城市化扩张的机遇,通过优化布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更新管理机制,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渗透(城里校长下农村)——试点(城区强校托管农村弱校)——推进(城区学校托管农村完小)”三个阶段,分步推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育均衡发展,应是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又存在着乡镇中心地区与偏远山村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城镇化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应该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名校办分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一时成为全国各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条新路.在教育公平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这既是"名校"的责任担当,也有利于提升"+校"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信,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名校"与"+校"共同发展、协作共荣,在"名校+"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统一与特色、代替与带动、另起炉灶与稳定延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宋亮  涂皓  陈健  张秀红 《教育》2015,(9):26
经验摘要为在城乡学校之间合理、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成都市从2007年开始,在郫县、双流县、温江区等地,试点实施"县管校用"的人才管理模式。"县(区)管校用",就是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在城乡学校之间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此举打破了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破除了教师"从一而终"的模式,从而让校长、教师真正流动起来,许多城市教师很自然地交流到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F0004-F0004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08年,2003年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2008年合并成都市第五十中学,实行“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2009年与新津华润高中签署互动发展联盟协议,形成成都十二中教育集团。学校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十所示范校之一、中央教科所批准的“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和“教改先进实验学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5.
《浙江教学研究》2007,(4):F0003-F0003
衢州市新华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位于衢州市区东河沿8号,是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国家中、小、幼科技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浙江省首批“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衢州市首批名校、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教科研先进集体。现拥有两所分园和一所实验园;共30个班级,1000多名幼儿,120多名教职员工,是衢州市规模宏大、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缩小城乡、校际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差异?淮北市烈山区结合区域实际,推行集团化办学,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改造弱校、扶持新校和发展农村学校,全力打造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升级版"。和其他地区一样,烈山区教育一直受到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困扰,主要表现为现行的财政体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区率先探索优质学校、名校或城市学校与一般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联姻",通过这种方式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实行"搁绑"发展,以强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是,许多地区纷纷效仿,"捆绑发展"模式也就成为当下教育行政干预、强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机制与策略.在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来探析"捆绑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区率先探索优质学校、名校或城市学校与一般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联姻",通过这种方式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实行"搁绑"发展,以强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是,许多地区纷纷效仿,"捆绑发展"模式也就成为当下教育行政干预、强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机制与策略.在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来探析"捆绑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曼曼 《教育》2012,(34):38
何谓"影子工程"?"像影子一样跟随在名校管理者的身边,贴身学习校管经验,是为影子工程。"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说。该区是"影子工程"的实践者之一,他们将潭柘寺中心小学等普通学校的优秀干部选送到北京小学等名校,从深入到班级听课,到查阅研读名校的各种管理资料,全方位学习"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经验。北京并不是"影子工程"的首创者,为了实现教育均衡,2009至2011年,国家教育部实行了"中国移动中小  相似文献   

20.
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是义务教育的要义所在.因此,教育必须均衡发展.重点突出地办好少数一些学校,把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使用在少数学生身上,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追求相悖的.2003年5月,成都市武侯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针对成都市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奋斗目标,将18所乡镇中小学收归区教育局管理,实施先进校与薄弱校、城市校与农村校"捆绑"共同发展战略.成都市郊的金兴北路小学与成都市的九年义务示范校棕北小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