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加版权公约后,使用外国作品有何限制?参加了版权公约,就必须承担保护外国作品的义务。也就是说,往后再使用外国作品时,一般首先要取得外国作品版权人的许可,并在使用后支付报酬。但事情也不是完全绝对化,在参加版权公约后,外国作品还有以下5类可以自由使用:1...  相似文献   

2.
论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作品的问世使作品的复制和传输变得异常容易,因而使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作为版权人权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机制,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延伸到数字环境中去.鉴于数字作品的特点及版权人精神权利不可转移的特性,强化版权人精神权益保护应当成为合理使用制度对数字作品问世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国际版权公约中的强制许可规定两个版权公约中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强烈要求对他们使用外国作品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1971年在巴黎召开讨论修改伯尔尼公约的会议上,照顾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作为附件通过,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世界版权公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这就是平常  相似文献   

4.
沙坪 《编辑学报》1995,7(3):158-159
1 期刊怎样合理使用外国作品? 1992年10月,我国成为《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同年10月,我国又加入了《世界版权公约》,这标志着我国的涉外著作权关系基本上正常化,从此,我国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著作权相互保护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作品重要传播媒介的期刊,特别是译刊,怎样合理使用外国作品便成为应该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期刊使用外国作品的方式主要有复制、转载、翻译等几种。  相似文献   

5.
版权法意义中的公共领域是各种与私人领域相对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组织或机构,包括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共管理组织及大众媒体等.各国为维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大都规定了公共领域使用版权作品的"例外"与"免责",即合理使用.公共领域必须充分尊重版权人权利,严格把握合理使用的尺度.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必须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遵守版权作品使用数量的规定;公共管理活动行为主体必须得到严格限定;大众媒体在非营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使用行为对版权作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版权所有者     
版权所有者版权所有者(ownerofcopyright)是依照法律对某一具体的文学、艺术或科学等作品享有版权的人。在版权法中居于版权主体的地位。版权是基于作品产生的,作品是作者创作活动的产物,因此作者是作品的第1个版权所有者,又称原始版权所有者。版权...  相似文献   

7.
郑丽航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51-53,95
阐述数字环境下技术、版权法与作品存在对立统一的紧密关系。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急剧增强,社会公众使用作品的成本急剧下降;另一方面,通过版权人对作品保护技术的应用,提高公众使用作品的成本,作品的私人物品属性得到一定回升。版权法正是通过对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确认及进一步的版权扩张,努力使数字环境下的作品不致于成为纯粹的公共物品,保证版权人的收益高于生产与传播成本,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知识增长与进步。指出数字环境下的版权立法必须以维持社会公众与版权人的利益平衡为基础,并贯彻技术中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问答     
问:翻译外国图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查明该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一般外国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有一个版权标记(C)标名版权的所有人。在我国,一本书的著作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该书上署名的作者。但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作者的版权一般都转让给出版商,因此作品的版权往往是归出版商所有的。明确了著作权人以后,就要设法与其取得联系,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办理。从理论上说,翻译出版外国图书,是译者取得著作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的方式,对出版者的版权治理构成了挑战。新技术环境下,作品的权属复杂化,作品版权状态不明的情形常态化,作品授权成本提高,作品合理使用的边界模糊化,算法推送的版权风险增大。为应对版权风险,出版者需设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版权管理人员,健全版权风险防范的工作机制;在技术上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服务,进行作品权属的确认和授权许可,同时建立本单位版权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在演绎、剪辑、修改作品或使用多媒体数字化作品前,做好版权的风险防范工作;在利用算法推送作品时要提高注意义务,采用一定的过滤技术自动过滤明显构成侵权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话说版权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说版权贸易焦广田一、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版权贸易是指版权所有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就有偿转移某部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之著作权中某项或几项财产权(作品使用权)进行的法律行为。其实质是版权人(著作权人)对自己版权的行使和实现。首先,仅仅是指版权中有关经济权...  相似文献   

11.
1980年9月,我到英国访问的时候,伦敦一家出版语言教材和音像磁带的公司——灵格风语言中心,邀请我参观他们的总部。在介绍了业务情况和播放了录像以后,他们的版权经理拿出两本用新闻纸翻印的《灵格风教程》,说这是他1979年在广州买到的“海盗版”,问我是否知道中国政府对此类“海盗行为”的态度。我回答说,我国目前还没有版权法,就我所知,中国既没有与外国签订双边版权协定,也没有加入任何国际版权公约组织,因此,目前中国利用外国的作品或外国利用中国的作品都不存在“海盗”问题。那位先生很聪明,听我这么一说,只好转换了话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版权贸易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工作已有较大的进展。通过版权贸易引进或输出的作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其中图书版权贸易又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据国家版权局统计,  相似文献   

13.
浅析网络出版涉及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出版的流程可以简约为三个环节:获取素材、制作与发布数字化内容、有偿提供复制件(出版物)。这三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地涉及版权问题。一、获取素材涉及的版权问题获取素材是网络出版的核心。获取素材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行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将传统作品数字化。以传统方式出版的书籍,可以通过扫描或重新录入,由计算机处理为数字化文档。这种对传统作品的数字化不产生新作品,是对原作的一种复制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不经版权人许可,将数字化作品制成网络出版物在网上发布就侵犯了版权人的权利。其二,直接使用数字化文档。目前,国内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或单位,在个人作品、职务作品、法人作品和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关系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由于权属关系不清,引发了许多版权纠纷。作者认为,随着广大公民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们有必要理顺这四种作品的版权关系,避免或减少纠纷,促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版权授权方式比较研究与图书馆适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数字时代下的几种版权授权方式,即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授权要约模式、版权补偿金制度、交叉许可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集公共信息传播者、版权作品使用者、版权作品创作者三大利益角色于一身的图书馆,为适应版权作品尤其是数字作品的海量授权需要适用的授权方式,进而指出集体管理制度是图书馆版权授权模式中的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16.
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般来说,只有通过把版权让渡给出版企业、正式出版,作者的版权才能转化为文化商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版权可以为企业长期拥有或控制,并能持续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就可以视为出版社的版权资产了.事实上,我国出版企业虽然90%以上的发展依赖于对版权资产的运作,但是对自身版权资产的认识和管理并不清晰.中央文资办2012年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国有文化企业9000多家,账面资产规模近1.4万亿人民币,但版权等无形资产并不在其中.在这方面,外国出版社的版权资产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版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一般来讲,只有事先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使用才是合法的。如果事先没有得到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行使版权保护作品的任何专有权,均构成侵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使用除外)。比较典型的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不论是原样发表,还是删改后发表。这就是抄袭行为,或者叫做剽窃行为。这种行为大致又可分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协会、美国记者和作家协会、美国作者代理人协会和美国剧作家协会最近联合发起成立了作者登记处(AR),来负责管理作品电子版权的登记和电子版权使用费的收缴和分发工作。 该登记处已经制作出了一个包括上述机构成员在内的1.5万作者数据库。外国出版商、电影制片商和电子媒介开发商可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作者的情况,并将版权使用费交由该处来分发。这一机构的成立将对出版物电子版权的使用发挥重要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由陕西版权代理公司全权代理的陕西首起全国统编教材使用作者作品的版权纠纷近日获得解决,教材出版单位向作者致歉、支付稿酬并赔偿名誉和经济损失1万余元。过去我国教学用的教材,特别是语文课本中长期使用作者的作品,许多未征得作者同意,既不署名,又不付酬。我国著作权法颁布后,一些作者有了版权意识,才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损。但因为未署名,有的作者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使用,有的知道了却找不到解决办法。1995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作品版权登记新闻发布会上,作家李天芳谈及她80年代初发表的《赶花》和《打碗碗花》两篇散文被选用在人民教  相似文献   

20.
指出作者向期刊或出版单位投稿不得一稿多投当前对内对外的版权关系比较混乱,经常引起版权纠纷。6月7日,国家版权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谈话。他说,“版权”就是著作权,作者是作品的第一个版权所有者。谁拥有版权,谁就受到国家有关规定的保护。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均应征得版权所有者同意并支付经济报酬。否则就是侵权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这位负责人说,当前,因改编或转载、翻译他人作品而引起的版权纠纷较多,需要特别引起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