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知识的共享对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和难以表述性常常导致学习共同体内知识共享的困难。在分析学习共同体概念、隐性知识主要特征及其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方式基础上,探究隐性知识共享的基本途径,提出在学习共同体内共享隐性知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构建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产学研合作企业为例,采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共享能力直接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绩效;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和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关系与隐性知识共享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相似文献   

4.
专业隐性知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生专业隐性知识明显不足,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缺少教师专业隐性知识传递的激励机制,缺少专业隐性知识交流的平台和校园文化氛围。本文从专业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出发,对促进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之间专业隐性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等能力的发展成为我国大学在竞争中求胜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的隐性知识的概念、隐性知识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进而得出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应该在情境中认知并在行为中得以发展。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注重的是各项职业能力的高低。将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入到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转移,其策略有建立限制垄断的机制,关注隐性知识拥有者的需要,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企业组织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隐性知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从创业活动中隐性知识的作用入手,分析隐性知识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认为创业教育是实践的学科和活动的领域,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并基于隐性知识提出了有关大学创业教育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隐性知识挖掘导向的高校社团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社团作为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传播课外知识的重要组织,与学生成长和隐性知识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隐性知识挖掘是社团建设的重要职能.以挖掘隐性知识为导向,大力开展高校社团的组织创新工作,建立隐性知识的挖掘、内化和应用机制,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快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但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法对网络环境中教师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化分析,构建网络环境下影响教师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的解释模型,该模型显示网络环境下影响教师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间的关系结构可以划分为四层:首先,最表层、最直接的因素是教师作为隐性知识提供者的主观意愿和知识接收者对新知识的接收意愿;其次,教师隐性知识有序化的能力、知识接收方的理解吸收能力、激励机制以及双方之间的信用关系;再次,隐性知识转化的技术渠道、隐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交流双方的知识差异、文化差异;最后,隐性知识的专有性是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最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个体掌握的知识中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习得的隐性知识,研究非正式学习中隐性知识的建构对促进个体的非正式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提出了如何在Web2.0的环境下构建非正式学习的平台促进隐性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个体能力水平高低的隐性知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分析隐性知识获得途径及挑战的基础上,研究了微博平台如何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达到知识挖掘和共享。  相似文献   

13.
浅谈思想政治新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在推行高考“3 X”命题改革、注重考查综合能力的今天 ,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那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如何挖掘新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呢 ?1 深挖隐性点新教材中的主要隐性知识点有概念、插图 (漫画 )、部分小字、议一议和想一想栏目、图表等。在这些隐性点中 ,蕴涵着大量的知识 ,若能挖掘到位 ,将大有裨益。以 2 0 0 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苏、吉卷 )”对概念的考查为例 :高考对概念的考查不再是只注重其外延方面 ,而是…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必须重新审视隐性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高度关注隐性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态、地位及作用,对职业行动能力建构的意义,针对性地完善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语习得中的"显性"和"隐性"进行一系列的探讨。通过分析学者们对"显性"与"隐性"的定义及观点,进一步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显性知识可促进隐性知识的发展,隐性知识可以帮助显性知识的学习。在语言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儿童或具有高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隐性学习,而成人或低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显性学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二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显性语法规则输入、轻隐性语法能力培养的现象,本文借助内隐/外显学习理论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优势,在深入分析英语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能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能力和在网络学习中自主获得语法知识相结合的英语隐性语法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的发现与解决,是学科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手段。历史教材中有现成文字表述、显而易见的知识即是显性知识。而那些在课本文字中没有直接表述、潜藏于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即被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隐性知识依托显性知识而存在。是显性知识的深化、概括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师学生的化学教学能力,必须加强化学教学显隐性知识的教学。文章就化学教学隐性知识的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实现高师生对隐性知识的共享提出了具体的共享模式和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及其实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隐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仅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全体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二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组织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开发和创新,而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在知识共享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SEIC模型,从五项修炼的角度,探究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