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时间真经不起过,要不是高鸿书同志提及,真没想到《学校体育》创刊都十年了! 前面,熊斗寅同志已经感慨万千地回忆了《学校体育》创办之初的艰难。我们很幸运,也很骄傲,因为我们虽然也很艰难,但总算是亲手办成了这份刊物。 1980年秋,当时我是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的负责人。北京体院科研处处长赵玉亭征求我的意见,说教育部体育司、国家体委群体司、国家体委科研所和北京体院体育理论教研室的一些同志想办一份《学校体育》杂志,赵斌副院长有意承办这份刊物,看我们学报编辑部有没有精力办?人手不够,可以调几个同志。我立即征求了学报编辑部其他几位同志的意见,大家都觉得办这份刊物很有意义,任务再重也要想方设法承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体育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先进的,至今仍可借鉴的体育观点,“讲体育必自自动始”的观点便是其中文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对毛泽东同志的“讲体育必自自动始”的观点,发现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与其观点有许多相违背之处.因此研究和探讨学校体育教育应如何贯彻、实施“体育必自自动始”这一观点,对认识,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深化学校体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人都说学校体育工作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那么,作为一校之长,该怎样领导一所学校的体育工作呢?对此,我有几点较深的体会: 一、校长抓体育,首先得抓观念导向常言说“船载千斤、掌舵一人”校长喜欢抓什么,教工就愿意抓什么。从当前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仍是“批”而不臭,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考试前不要”的状况还较为普遍存在。我们缄郊中学,是乡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本乡农民子女读书难的问题而集资兴办的。五年来,教育投入高达4百万。学校对新生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4.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要求学校加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材,迅速提高教育质量,体育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最近,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就学校体育工作问题发表的谈话,充分说明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也反映了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心愿,我们衷心拥护。在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时刻,我们中学体育工作怎样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呢?谈谈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 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以教学为主。我们体育也不例外,应以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进行科研的主力,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学校办得好坏、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师阵容。山东体育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 读《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和1987年第3期“探索园地”中杨明远和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与李行同志的《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两篇争鸣文章后,很有感触,为此提笔参加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学校体育既包含于教育之中,又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它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体育属性,是学校教育中具有双重性的特殊学科。我们研究学校体育目的,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要辩证地进行探讨。学校体育大体可分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两大部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战线高潮迭起、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下,业余训练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搞上去?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武进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进行了调查。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学校片面强调智育,业余训练难搞”,似乎有些地、市、县的重点业余体校有办不下去的趋势。可是武进县业余体校虽然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校条件也还不完善,但是却越办越好,逐步发展成为以县教育部门领导为主的一所体育中学。  相似文献   

8.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办高水平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体育事业本身发展的必然。在这个改革、发展的形势面前,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工作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的位置有两层意思:一是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这方面已有很多论述,观点也比较明确和一致,即都承认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摆正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而忽视了体育,这方面需要我们大力纠正。这是工作上的问题,这里不加论述。我们要说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学校体育在国民体育中的位置。这个问题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和结果。如果不弄清楚,就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各项教育事业,采取措施不断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在处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上,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但是发展仍很不平衡,有些同志对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和教育要三个“面向”中的作用还认识不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体卫工作管理机构还未建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有的地方开展得不错,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往往由于他们注重“做”不注重“说”,致使这些经验未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决定不定期开办“农村学校体育地区专版”,并请地区教育部门的同志组稿。其目的是想把这个拦目办得活一点、实一点、新一点。这期请《临汾体育》编辑部承办,就是一种尝试。如何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希望读者多提建议,并希望有意出专版的地区,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在1986年第4期《学校体育》探索园地里发表了杨明远、李小萍两同志撰写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受到了一定的启发。然而,作者对“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的三点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作者对学校体育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第一点看法是:“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学校体育,只反映体育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人的行为的目的性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恕我直言,作者离开教育这个大前提来谈体育的两个属性,这说明作者对体育和教育的关系仍未搞清。体育同教育的关系从逻辑法则角度来分析,是从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在贯彻终身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所谓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过程 ,是个体一生中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总和。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组成的部分 ,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 ,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只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阶段 ,是个体接受的体育教育中最为系统、规范的教育 ,它是培养个体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而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时间上的延续 ,是学校体育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锻炼绩效的延续。因此 ,学校体育中要大力贯彻终身体育。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学校体育各环节在贯彻终身体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端。2 学校体育在贯彻终身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1 领导重视不够 ,体育工作者认识不清一方面 ,仍有部分校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重智轻体”的观念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仅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扶持学科来抓 ,甚至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简单的劳动或学校校园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 ,因此 ,更谈不上对终身体育的理...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史》1988年第3期刊载了储剑虹先生的一篇短文,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只办过短期的体育干事训练班,未办过体育专门学校。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青年会全国协会办过体育专门学校,不但有当年学员王毅诚先生的回忆及已故董守义先生的日记等为证,  相似文献   

15.
怎样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这个问题在社会上还有不少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就连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师生也有不少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有些人(甚至是领导同志)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玩玩,调节一下紧张的心理而已,从而认为体育教师从事的也就是那种蹦蹦跳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简单劳动,谈不上什么深奥的科学,难懂的哲理。存在这样的认识的人当然不会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显然也不会有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体育运动虽被我党和政府重视,但仍有部分领导同志对体育工作掉以轻心,不重视,不关心,更谈不上什么改革。现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从思想深处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各级学校的领导同志都知道我国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师不重视体育的原因何在呢?据了解,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至今仍把体育看作“小三门”,对体育教师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不能一视同仁,致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受挫伤; 有的学校经济条件差,连起码的体育器材也没有,“巧妇难做无米炊”; 但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学校领导也重视体育,有些体育教师仍不重视体育,工作依然上不去,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 1983年第5期《学校体育》发表了我的“确定体育课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以下简称“依据”)一文后,在讨论中,许多同志都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使我得益不浅。现在讨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到品德考核是否要参与评分这个问题上来了。对这个问题培抄同志在1984年第3期《学校体育》上以“品德考核应当参与评分”为题,发表了  相似文献   

19.
在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的今天,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在这种形势下,体育工作应当摆在什么位置?学生还要不要“三好”?教育质量包不包括体育?蒋南翔同志最近对体育记者的谈话十分明确地、及时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衷心拥护蒋南翔同志的意见,反应十分强烈。下面发表华南师院附中校长王屏山等同志的文章,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在普及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普及小学体育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全国体育科学学会将学校体育作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国家体委在明年的体育工作会议上也要讨论学校体育工作。我们四川的体育工作者应根据十二大精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校体育如何改革的问题。近年来,同志们的研究虽有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