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3.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语文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职高语文学科的教学,书本知识要教,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更要教.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多引入生活案例,不管是在精讲课文的课堂上,还是在口语交际课和作品欣赏课上,都应该尽可能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具体实际来让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生活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许多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在写作时内容空洞,形式单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生活上的所得去进行作文实践,去深入体验,把生活上的激情延续到学习中去,确实为学习服务,实现儿童在生活以及学习方式上的真正改善,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达到知行统一,实现真正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作为语文教师,应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语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怎样才能变轻松点,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语文即生活的记录,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中体现生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倡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背景下,体现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语文,留意身边的感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智慧的总结,能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情感化;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感受语文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爱上语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要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观察、思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体现在树立大语文观,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到课堂内容的丰富、有趣,形式的活泼、多样:体现在教无定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最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带领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专题学习给语文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和学习的空间.这篇教学设计让语文教学摆脱学校教室的局限,把学习的范围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街头的亲自采访,把一张张浓缩社会现实的照片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照片后的故事带回课堂,让全体同学理解到什么是爱的真谛,从而把爱的范围加以拓展,最后完成“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的升华.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一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提高了自身有关语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完成了专题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起到引领者的作用,从而体现了新课改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高职校语文作业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值,能够为学习增值的语文作业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尊重学生的"学力"和特长,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有温度;二是凸显实践性,将语文作业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让语文学习有长度;三是体现融入性,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相融合,让语文学习有宽度。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没有语文,便会变得索然无味。语文教育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着重体现,也让学生养成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把语文教"活"。语文要教学体现在一个"活"字上,这个"活"字,就是要根据教学环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活水"注入到教学中,对教学的内容来说,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要让学生穿越时空,在学习中张扬个性,就要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活水"。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语文的内涵.教师的责能,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