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译文的回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译论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这里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在从原到译的翻译过程 中考虑译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忠实”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化交流。据此认为,“译回译性”应成为译质量的评判指标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门。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只是定位在对双语转换的研究上,这是译界所存在的对翻译实质认识上的“误区”。几百年来,世界优势语不断变化,但小语种人们通过优势语作为媒介语了解其他语言文化或传播本国文化的现象一直存在,这就形成了翻译过程中的多语转译现象;这个过程也促进了世界各大小语种优秀文化的互动交流。翻译过程中多语转译现象过去一直存在而且必将不断出现,多语转译研究应成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在生态翻译视阅下讨论,如何按照翻译适应选择论规范公示语的翻译以提高公示语英译的质量.首先,讨论在具体的生态环境下,公示语荚译如何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生态,尤其是如何弥补汉语的弱势生态地位;其次,将讨论公示语英译如何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指出译者应该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翻译日寸=有所取舍,做到公示语翻译时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以及语言生态问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的合理转换是实现译语语篇连贯的保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转换失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译的连贯,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本通过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造成翻译失当的原因,指出衔接手段合理转换对实现译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本还探讨了衔接手段转换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导模式”认为人类交际在本质上依赖于推导。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在实现从ST到TT的意义转换时,对原文本信息中的隐含意义应在多大程度上在中传递出来时,译者必须准确地估计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对译文的期望,同时根据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条件,决定对原文中的隐含意义是继续隐含还是让其明示。  相似文献   

6.
交通公示语英译调查与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深圳6大交通系统的公示语英译个案为语料,调查分析交通公示语英译的现状。通过分析当前交通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公示语英译应采用“借鉴、写作”的翻译方法,并以此方法为指导对深圳部分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系。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以“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为内核,为译者提供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方法论。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二十四节气代表色为案例,对比传统色彩词汇的不同英译版本,从“三维转换”角度提出合理翻译建议,以期为色彩词英译提供不同思路。研究发现,在色彩词的英译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有助于展现源语词汇的意义及文化背景,促进目的语读者理解,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工业旅游蓬勃发展,工业景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却屡见不鲜。研究发现,要产出表达准确、措辞得体、简洁精炼的公示语翻译有赖于译者发挥“译事中”中心地位,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适应景区翻译生态环境,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某工业景区公示语翻译出现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失误进行实证分析,并勘正错误翻译。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悠久的翻译历史,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翻译思想,它们折射出现代翻译理论的光芒.文章试图从文化视角运用现代译论中主客体理论反思、探讨传统译论中翻译主体的文化变迁.这种变迁经历了从朴素的翻译主体意识的形成到译者地位的突兀,译者从忠实地服从作者到站在读者的立场实施翻译,它为近代翻译理论的译者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应地带来了思维转换的难度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及应用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自主性思维转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还是文化交流及文化模式的转换。因此,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认识争处理至关重要。译者既要使译作流畅易懂、忠于原作,又要保持原作中的异域文化特质。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译者应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成功实现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转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翻译论的兴起,翻译加注的处理方式日益为人推崇。勿庸置疑,对于文化交流而言,翻译加注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然而该手段并非没有局限性,而且文学翻译并不是非要处处体现文化,多数情况下,信息传递重于文化传播。因此加注要客观合理,不为加注而加注。结合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了"尽可能不加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刘江 《唐山学院学报》2012,(2):87-92,104
以传神达意思想为指导,对比分析图表"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es on Three Levels in Ex-periential Hierarchies"的三个中译本,并在深入研究和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译法,进而探讨如何在英译汉中实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汉语语言习惯的不同、文学惯例及文化差异等原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转述语形式会发生变化。本文首先对原语的转述语情况与目的语(译文)的情况做了比较,归纳出几种情况,然后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机器翻译是人类用计算机进行的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作为机器的计算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的位置。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并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只有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才能译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语言层面出现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文本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正确理解英文字母或汉字所表达的特殊文化含义,寓言、传奇、神话和不同宗教信仰表达的深刻文化含义,英语或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或物具有的文化含义,植物、动物和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由地名特征、国家特征、语言特征以及人名特征带来的文化含义,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含义,才能在文本的文化解读中成功地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避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9.
语用翻译与语境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 ,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强调语言在使用中的转换 ,语境为其提供语义选择的线索。在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 ,译员必须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 ,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正确处理和理解语用翻译与语境的关系对语用研究以及对翻译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