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璇 《东南传播》2011,(9):114-115
本文通过对目前最为热销的iPhone4手机所引导的社会消费潮流,探讨了苹果这一高端品牌成功的市场营销模式.主要分析了消费者盲目跟风消费的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提出建议通过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消费者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以及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合理调控来改善盲目跟风消费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众是人类心理的共性,大学生读者从众不可避免。大学生读者的从众,通过种种现象表现为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等方面。大学生读者从众现象的产生有自身的心理机制,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作为大学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大学生读者的从众,鼓励积极从众,制止和引导消极从众。本文对大学生读者的从众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消极从众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认知负荷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认知负荷视角出发,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从众信息使用行为及其前置动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信息使用活动中的从众行为,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结合从众行为相关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0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和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从众信息使用意愿,任务复杂度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影响被流体验所抑制;流体验和任务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对模仿他人的影响不显著;模仿他人分别部分中介任务复杂度、导航结构、流体验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提供商和用户层面出发,为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用户服务优化及信息使用行为引导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探究在线学习平台从众选择行为形成机理,旨在为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学生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理清范畴间的作用机制,构建在线学习平台从众选择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感知收益、用户需求、社会影响和信息偶遇直接影响在线学习平台从众选择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从众信息转发行为的感知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用户从众信息转发行为、规范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秩序提出建议。[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信息瀑布和连接强度理论,以个体感知差异为切入点,使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有效样本数据352份。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量表有效性检验,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论/发现]社会化媒体用户因个体差异而对强连接、弱连接、无连接、从众信息转发行为等变量的感知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类型连接强度水平越高,用户对从众信息转发行为感知程度越高。用户个体差异与从众信息转发行为之间的关系因连接强度程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强连接与性别、弱连接与学科对从众信息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创新/价值]为从众行为和信息转发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以丰富和深化从众行为和信息转发行为领域的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从众传播的现象,从而造成网络舆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文章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并构建影响模型。这一研究可为减少社交媒体用户的盲目从众行为、确定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方向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从众理论为基础,从群体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模型,并设计具体的测量量表。基于36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3.0和AMOS26.0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群体因素对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远高于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且群体凝聚力是关键核心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中,用户卷入度和相关知识经验正向显著影响个体声誉,进而正向显著影响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且用户卷入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情境因素中,信息热度正向显著影响情境模糊性,进而负向影响用户从众传播行为,影响作用最小,说明社交媒体用户对待不确定信息的理性态度。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营造良好群体氛围、加强对认证账号的管理与引导、重点关注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信息、加大虚假信息传播的处罚力度、加强信...  相似文献   

7.
杨妍 《新闻世界》2011,(10):119-120
网络新闻中泛滥的网络热词以及随波逐流的审美趋势、粘贴新闻的盛行、网络新闻紧密跟随受众的反应倾向都是网络新闻中的从众现象,这些现象体现出网络新闻编辑具有从众心理。广泛的信息性社会影响以及大众媒介环境的催化性是这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该心理会造成的效应有:新闻语言词汇的准确性下降及单一化倾向、社会偏见、新闻娱乐化、新闻缺乏深度等。  相似文献   

8.
"众从"与"从众",从中文字面上看仅仅是"从"和"众"的排列顺序问题,但是,它们所受到的关注度迥异:"从众",关注者众;"众从",提及者少。"众从"的产生机理和作用方式,决定了它是新时期品牌传播的法宝之一。本文将从"众从"的概念、"众从"的必要性,"众从"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利用"众从"心理进行品牌传播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网购用户从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从众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理论和成果,构建网购用户从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Lisrel 8.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并计算模型中各变量对用户网购从众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用户网购从众行为主要受网购态度和网购习惯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电子商务中的设计者、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网络红人掀起了一场"丑角"风暴,网民的从众心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具体的"小月月"事件的呈现,深入探讨网民从众心理的表现、成因,并为规范和引导网络从众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中,从众心理是否存在一直是传播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低评分、高票房的影视剧入手,选取网络负面口碑与从众心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类影视剧商业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负面口碑下,从众心理在观影决策的制定中并没有得到体现。鉴于影视剧的独特属性、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评价主体的相关性,消费者受大量网络差评的从众心理影响有限。只要有内容、渠道优势,商业影视剧照样可以取得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大观周刊》2012,(6):154-154,145
高校大学生从众的例子屡见不鲜,研究者往往只关注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而忽略其积极因素。实际上,从众心理对于学生组织文化建设而言,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与规范作用。因此,应从营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积极帮助大学生规划学习生涯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从众心理在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积极运用,做好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三四级市场人口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国总社会零售额50%以上,消费特征是对电视媒体的依赖性强,收视时间长。随着更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打造,三四级市场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不断提高。同时,这一人群相比一二线市场消费者,更易受广告影响,且购买冲动性和从众行为较为凸显。  相似文献   

14.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1,(10):34-35
“五道杠”事件在网络迅速蹿红有着诸多成因。网民广泛关注和海量回复的背后是网民的从众心理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从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需要。本文将通过分析“五道杠”事件中各网友的反映,以期解释网民从众效应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从众行为和心理进行了介绍,说明了这一普遍现象对管珂和宣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大学,特别是图书馆的建设和宣传教育中,充分发挥从众心理的正面效应,避免负面效应;并从这个角度阐述了大学及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地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态势引起了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与湖南省新晃县为研究对象,发现民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及居民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都会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地雷山县居民的从众倾向与相对剥夺感高于未发生地新晃县居民的平均水平;再次,民众文化水平的高低会显著影响其环境意识与从众倾向,进而影响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8,(12):6-6
罗春在2008年第10期《新闻爱好者》中撰文认为,网络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对“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了挑战。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的“从众心理”的作用程度也可能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在网络中,多数群体并不固定,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同盟者来消解孤独感,网络传播的人性化也使传统的从众心理表现得相对弱一些。  相似文献   

18.
所谓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品牌战略者们聘请或塑造的,能让人们通过对其知名度、职业、形象、个性、品性的联想,产生对某种品牌美好印象的人。目前,不少商家在其电视广告中会选择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进行代言,以此引起受众对于该品牌的形象联想、从而达到体现该品牌个性、加强该品牌的识别度、增加该品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品牌战略者们聘请或塑造的,能让人们通过对其知名度、职业、形象、个性、品性的联想,产生对某种品牌美好印象的人.目前,不少商家在其电视广告中会选择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进行代言,以此引起受众对于该品牌的形象联想、从而达到体现该品牌个性,加强该品牌的识别度,增加该品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从媒体融合的角度,以厦门日报融媒体的探索实践和国内融媒体的先进做法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理论成果,辩证、系统地论述了互联网场景下"舆情从众"与"舆论导众"的关系。本文提出,"舆论导众"应以"舆情从众"为基础,在从众中实现导众。因此,必须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相互呼应;必须多中心合力设置议程,找出最佳切入点引导舆论,通过流程再造形成舆论引导的"叠加效应";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做好中性新闻、轻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