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这一过程,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念与关系。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  相似文献   

3.
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校内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念与关系。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  相似文献   

4.
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校内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念与关系。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把这种外在推动力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这一过程,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对于师资力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卓娅 《教学与管理》2009,(11):31-32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一般说来,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接近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也即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类理解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理念、知识、技能、道德等。本文所提教师专业发展偏向于第二种理解,即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认可教师是一门专业的前提条件下,按照其专业标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专业化发展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特教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基本条件和内在素质两方面.基本条件从学历、专业、特教专业知能、实习期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内在素质主要包括崇高的专业道德和人道主义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信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型能力结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晶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特教教师素质是一个整体系统,内在素质各部分对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相关概念,前者研究的是教师职业由普通职业转化为专业性职业的过程,后者考量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策略应在建立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确立社会的定性控制系统,确保教师享用专业资源并确保教师拥有专业化的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发展态势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是一种行业,有着其必然的行业专业性。作为行业主体的教师,其工作也就必然具有专业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归类,将教师明确界定为"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教师的发展必须自觉地向专业化靠拢。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既包括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内在的专业化提升,他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它可以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向等不同侧面。朱宁波等则认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廷福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71-75,83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2.
职业化是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社会确认和制度认同的过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化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爱心和奉献心态阻碍职业意识建立;二是身份不明导致职业角色混乱;三是重专业化轻职业化研究导致职业化进程缺乏制度氛围。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水平的策略:政策层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化配套制度,实施动态资格认证,构建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引进社会力量投入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层面尝试实施校长职业化,并在管理中关注专业工作的结果;在社会舆论层面建立合作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引导社会对特殊教育职业的认识;在研究层面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帮扶特殊教育老师快速提升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发展的理念引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一种新的教师发展理念,包含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两个维度,兼具职业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围绕教师专业化的这两个维度、两种属性,我国政府以政策作为支持和引领,对高等师范教育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体现在宏观体制的调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师地位、待遇的提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师德培养也由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变。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与标志,它推动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专业道德培养现状令人堪忧,积极探索新时期培养学生专业道德的途径已成为教师教育紧急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主义是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中传统的工会主义与科层主义的驳斥,荟萃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权利与职责、理想与精神、地位与功能,表征着教师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度认可。美国教师专业主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专业主义时期"被限制的专业主义"、自主专业主义时期"被许可的专业主义"、新专业主义时期"同伴合作的专业主义"和后现代专业主义时期"多元共生的专业主义"。展望未来,以专业伦理为核心的教师专业主义将成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流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打破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要求。但对教师专业化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本质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教育的转型要服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削弱。前一段教师教育的改革使一部分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值得反思和纠正。要重视教师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具有当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萌芽,90年代中期初步建立,进入新世纪开始实质性运行与发展,今天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虽短暂,但却呈现出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提供基础保障。回顾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历程,需要理性地认识和看待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学历标准要求低、考育分离、师范生参加“国考”等,也要理性把握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借助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改革,迎来了深化发展的新契机,也开启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实现师范生“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的双提高,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对教师资格进行细致地分类分级,探索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加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成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要求教师专业化,包括前期的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的技能熟练模式和后期的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化的反思性实践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的各自特点,能给我国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by analyzing the professional strategies of Sweden’s two teachers’ unions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Drawing on institutional theor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eachers’ unions’ focus on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has as much to do with questions of legitimacy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as with any specific effort at transform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a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wo recent Swedish education reforms, the article shows that the unions are ‘trapped’ within a normative order emphasizing professionalization as the primary way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legitimacy, resulting in a need for the unions to adopt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In the case of the Swedish unions, this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mimetic processes whereby union policies, aimed a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re modeled upon the medical profession,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occupations. In this way, the professional rhetoric of the unions is decoupled from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ublic legitimacy needed for improving the declining societal status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