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严重创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发展与积极预防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系统性等;其主要内容主要有:生命自主性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挫折教育等;其主要教育策略有:强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3.
薛莲 《科学教育》2008,(3):30-32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物理学是一门引起社会大变革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0,(4):80-80
冯建军:生命教育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 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不应该只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成为“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来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和唯一性,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热爱自己生命和关爱他人生命的优良品质,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发展,现代部分学生存在着漠视生命甚至不断发生学生自杀或者因为各种私怨谋害他人的校园暴力事件。因此,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并且不断创新其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就创新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是教育者的最高典型,培养教育家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家应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精神、教育智慧和生命情怀的特质。中国的教育体制、社会大环境以及教育者个人的原因阻碍或者延缓了教育家的生成。应通过实施教育家办学,促成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相结合,培养教育者以教育为志业的生命情怀等路径突破教育家生成的"路障",达成其应然意蕴。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了解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8.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生命教育是学校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开展,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生命教育不应该只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成为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千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生命教育突显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符合时代的发展求,就必须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延伸,生命教育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其内涵由生命决定,所以应该从生命的特征、生命存在的领域去探讨生命教育的,必性和有效途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存在的价值,包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我国大学校园里慢慢普及起来,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仍不断发生。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学校有责任积极加以解决。要正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群体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其人生境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追求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生命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研究总结其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对我国生命教育有很大的启示。该文主要对美国、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概括。旨在从中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并尝试揭示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发展生命教育的启示,即包括政府、社会、学术等多个载体的职能启示;如何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生命教育;以及如何完善师资培训和整个生命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现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在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总体强烈,但仍有缺失;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生存技巧明显不足;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十分有限。生命教育的实施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大力配合: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摇篮,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篇文章中 ,只就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生命及其特点、生命教育的涵义等问题做了讨论。现再对生命教育的目的、内容、意义等问题作些探索。一、生命教育的目的(一 )生命教育目的的几种说法关于生命教育的目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表述。现仅摘引几种说法如下 :1、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 ,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 ,“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 ( [台湾 ]吴清基 )2、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 :其最基础的目标是 ,“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第二阶层目标是 ,“在增进发展生涯” ;最高目标是 ,“促…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生命的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但是对于自杀、如何看待死亡等问题有些大学生存在认识偏差。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力度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切实关注每一个自然生命个体,实现其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生命教育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社会道德危机,解决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社会事件。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其途径有生命教育课、综合科和渗透式教育。未来我国生命教育应该清楚地界定其实质和范围,加强实证和应用研究,改进其途径和方法以及完善生命教育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共读书目:《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转型期,对教育如何变革问题进行了思考。本书试图跳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范式之争,回到生命本身、生存本身来理解教育,阐明生命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可能性、一种价值追求。本书作者刘慧,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德育理论、小学教师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