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于当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在工作实践搭建了"三结合、三搭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出完善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鲜活的部分,是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要集中营,更是发扬创新精神的基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新鲜力量的责任。工科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工业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生产、建设及服务等岗位能够利用原先所具备的知识,加以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得到最优效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围绕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性,对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方工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创新性人才,就要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通过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这就成为当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阵地的理工科院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识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理念,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通识教育在地方工科院校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拥有内在张力,以此为实践逻辑基点,探究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工科专业传统教学体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总体框架,即通过"做中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辅之以科研计划、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证明,以"做中学"为特征、体现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规律的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相结合,确定了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得出专兼职"双师并教"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多资源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首要任务.产学研合作教育尤其是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必由之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推动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新华 《江苏高教》2008,(1):92-93,96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高等工科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技术创新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任务。研究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涵盖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和支撑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是人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还依赖于企业提供的资源创新条件。因而工科专业必须及时调整办学重心、掌握专业发展的主动权。而目前相关工科专业所拥有的工程教育资源还不够充分、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清晰。这就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长期以来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相对薄弱环节,虽然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理实验课和物理实验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优质的物理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物理实验竞赛不仅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能让普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的宗旨是创新、实践、合作,竞赛采用半开放的命题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及与工科专业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础上,把物理实验竞赛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更有利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而决定个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在于其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针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对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给出了具体模式和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地方工科院校教师的理想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工科院校要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定位设计是前提。基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应在素质教育目标下,以全面发展为前提,突出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需要的专业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工科院校冶金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求冶金特色工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在新的发展时期里,如何在以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为本的教学条件下,将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企业实际情况,是建立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地方工科高校的冶金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施灵  吴集迎 《高教论坛》2004,(1):59-61,75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当前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深化实践教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线性代数"是高校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为了适应新工科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线性代数"课程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分析了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基于新工科建设目标的行列式和矩阵内容改革的两方面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多年构建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摸索的实例,从构建一流的创新型地方工业大学模式、建立导师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上好大学生喜爱的创业课程等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高校创新建设的基础上,以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探索学科发展策略、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定制数字医疗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平台等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这对今后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贯彻和推广“需求引领、学生中心、内涵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培养满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改革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通过总结我国航空航天类高校和研究院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对比分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特点,针对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研究。以航空航天产业技术需求为引领,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的改革举措,为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栋 《文教资料》2009,(30):100-102
艺术和科学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右脑、情商,培养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在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是提升工科复合型人才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工科复合型人才科学思维养成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工科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工科院校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主要渠道,因此,工科院校要实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