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腊生 《教师》2013,(13):5-5
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规定.从“十二五”开始。中小学教师在每5年一周期内须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并要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以上2个目标和“十二五”教师培训实施2年来的经验.我们认为“自我研修”应成为教师全员培训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职教师培训着眼于引导和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其课程设置是关系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发展表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是有知识基础的,它是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在实践场景中统领教师的学科及其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是关于学生、关于教师自我、关于教育环境知识的一个知识群。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应坚持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基础,充分尊重在职教师参训特点,遵照"共同指向、分类设计,实践导向、有序递进,情境趋向、综合实施"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3.
冯志辉 《教师》2013,(7):18-19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十二五"时期,各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非常艰巨,具体培训实践过程中,由于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缺乏实践性,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据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 568名中小学教师在"十一五"期间的培训效果和"十二五"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1)西城区(南区)中小学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处于专业发展前期。(2)教师群体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其中小学教师尤为严重。(3)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得到广泛认可。(4)工学矛盾依然是阻碍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5)"十二五"期间,教师更愿意参加心理学、学科技能、教学基本功与学科知识体系方面的培训。此外,教师对课题研究普遍存在恐惧心理。(6)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主要为带薪脱产培训、小班面授及网络培训。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以"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每学年度聚焦一个主题,依次为: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学习评价、有效教学研究;整合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送培送教"等培训方式,推进混合培训模式。在实施主题培训中有机整合四种培训方式,明确各种培训方式的目标指向与培训内容,有效落实各种培训方式对参训教师的要求以及考核等问题,是  相似文献   

6.
许竹君  张艳  徐玲 《职教论坛》2012,(16):52-56
本研究以广东高职院校的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87位高职英语教师近三年的培训情况以及教师对专业培训的态度.结果显示,近三年在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多,但形式多样.学校对于英语教师培训比较重视,出版社方面的培训因与专业结合紧密,切合高职发展需要,受到教师欢迎;但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暴露出培训内容广度深度均不够,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简单、培训成效不显著等,普遍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等问题.课题组有以下启示和建议,1)培训要取得效果,一定是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协商的结果;2)个性化、学科性强的教师培训可放到基层教学单位完成,学校考核其培训质量,并与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相挂钩;3)拓展培训宽度以适应高职改革发展,增设更多职业性更强的岗位培训环节,打通英语教师进入企业或工作岗位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职教师培训具有深远意义。对泰国和中国的在职教师培训作一比较,有助于了解两国在职教师培训现状,旨在学习、借鉴泰国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在职教师培训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职教师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在职教师培训及其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在职教师培训的发展概况,即出台相关的在职教师培训的有关报告或法律、做一些必要的在职教师培训调查研究、争取非教育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注重拓展在职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层次,能给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在职教师培训要制度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扩大在职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培训、重视提高培训者的师资水平、在职教师培训国际化和多样化以及建立在职教师培训的校本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慧芳 《教育探索》2001,(11):59-61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现有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日益重大。为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了解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情况,是为了找出我们与世界各国在该项工作上的差距,以期对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有所帮助。一、以法建立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制度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制度的形成、完善与实施,使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具体操作中有法可依。法律既规范了教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职教师的培训最合理最有实效的模式是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方式还有好多种,实践经验证明比较实际的是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就是以"研"促"培"和以"培"带"研"的有效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茜 《辽宁教育》2013,(3X):46-48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从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教师教育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教育方面,辽宁省沈阳市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始终将教师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来抓。2009年,市教育局率先开展师干培训工作调研,2011年,正式颁布了《沈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培训的目标、任务,勾画了教师培训工作的蓝图,推出了"研修教育模式",沈阳教育正式踏上了"拼队伍"的历史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邓有为  冯志辉 《教师》2014,(31):21-22
正湖南省《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2014年湖南省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以学分登记为抓手,提高教师的参训意识,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极大地推动了沅陵县(以下简称"我县")的师训工作。但在实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综合课程以来,随着课改的深入,综合课程实施呈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师资问题,而当务之急是对在职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用反思型培养模式下的校本培训、教师技能和素养的自我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不断完善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强化活动课程设计等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综合课程在职教师的能力养成。  相似文献   

14.
校本化培训是指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的一种师训模式。它是伴随20世纪80-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性浪潮而产生的一种师训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性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在职再培训。目的是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发校本教材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 目前,在职教师的培训,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重理论讲授,轻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需要,不能"因材施教",很难激发教师在职培训的内部活力.而校本培训相对于社会上各种教师培训形式具有比较优势,正逐渐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即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置换在职教师,使在职教师在此期间进行脱岗培训的模式.结合陇南市实施的“万名教师培训工程”,探讨这种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质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依托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天津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通过对在职教师远程培训现状进行网络调研分析,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构建起完善的在职教师远程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职中小学教师都已纳入到各级各类的专业发展培训体系中,而培训成效有赖于教师接受培训的能力。教师的"受训力"由诸多因素构成,"选择""期待""审辨""反思"及"践行"是一次完整培训的时间链中最重要的五种能力,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迫切需要提升的行为能力。关注专业发展的教师和组织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都必须重视接受培训的能力训练和必要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颁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从2011年起,对全省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含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和校长进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并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灵活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我校在校本培训中以"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为指导,坚持"以需要为本,以问题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培训原则,采取案例分析、学术沙龙、经典引读、专题论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